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与发展,危重病医学体系初具规模,不少医院成立了独立的急诊科室,但多数单位的危重病医学仅仅是建立在形式之上,当救治与费用形成主要矛盾时,危重病救治常为空谈。对此,建立完善的危重病医学体系,挽救危重病患者的生命,是急诊医学发展的迫在眉睫之举。我们地处西部,对大开发中危重病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颅脑损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创伤指数≥17分、GCS评分≤10分、无其它部位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65例(颅脑损伤组),在救治同时行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等检查,并与TNF-α、LPS、IL-6、PAF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成年人4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颅脑损伤患者PLT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D-D、APPT、TNF-α、LPS、IL-6和PAF均显著增高(P<0.01)。颅脑损伤患者PLT与TNF-α、LPS、IL-6、PAF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D-D、APTT与TNF-α、LPS、IL-6、PAF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NF-α、LPS、IL-6、PAF可能参与颅脑损伤后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颅脑损伤后早期TNF-α、LPS、IL-6、PAF进行干预,可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3.
急诊成功救治多发伤并气管不全离断患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4 1岁 ,车祸后 10min就诊。查体 :BP 70 /4 0mmHg,HR 12 4次 /min ,R32次 /min ;意识模糊 ,燥动 ,双瞳孔不等大 ,左 3mm ,右 4mm ,光反射迟钝 ;唇、鼻撕裂 ;颈部可及皮下气肿 ,随呼吸明显波动 ;双侧呼吸运动及呼吸音减弱 ,右侧显著 ,胸穿抽出血性泡沫状液体 ;血常规 :WBC 18 4× 10 9/L ,N 89% ,CO2 CP 18 8mmol/L ,尿RBC 2 5~ 30 /HP ;SaO2 70 %。当即考虑可能有气管断裂 ,在采取各种急救治疗的同时即行气管插管。首次插管时气管导管在胸骨柄上方潜出至皮下 ,证实了气管断裂伤的存在。二次插管时 ,将导丝 (圆头、塑料…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磷脂酶A2(PLA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创伤凝血功能紊乱的相关性和机制.方法 收集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胸腹创伤患者82例,在救治同时抽血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LPS、PLA2、PAF,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抢救存活率89.02%(73/82),死亡9例.胸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PLT、D-D、APTT)及损伤因子(LPS、PLA2、PAF)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与LPS、PLA2、PAF呈负相关(r=-0.9335,-0.9381,-0.9347,P<0.01).D-D、APTT与LPS、PLA2、PAF呈正相关(r=0.9376,0.9216,0.9272,P<0.01).结论 LPS、PLA2、PAF参与了重症胸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对LPS、PLA2、PAF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重症胸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和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患者82例,在救治同时抽血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LPS、IL-6、PAF,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凝血功能:PLT:(83.44±38.52)×10。/L,D—D:1823.89±608.02U/L,TT:58.27±12.44s。损伤因子:LPS:343.66±106.02IU/L,IL-6:393.83±143.86ng/ml,PAF:15765.31±4431.65ng/L;PLT与LPS、IL-6、PAF之间相关系数(r)均〈-0.9227,呈显著负相关。D—D、TT与LPS、IL-6、PAF之间r均〉0.926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PS、IL-6、PAF参与了重症胸腹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对LPS、IL-6、PAF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重症胸腹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6.
治疗烧伤瘢痕癌并颅内侵犯一例李志伟王著军吕湘宁徐新民谢秋幼戴文光病例男,17岁。因头顶部烧伤创面不愈14年,伴头痛、呕吐一月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颞顶部肿物10cm×8cm×4cm,质地较硬,中心破溃呈烂鱼肉状,有...  相似文献   
27.
<正>严重创伤病人早期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称为创伤性凝血病(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TIC)。其在急诊病人中发生率达38%,可加重出血,死亡率增加24%,是目前对重症创伤病人早期干预治疗的重点。新近研究表明,TIC是机体凝血和止血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动态失衡所致,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创伤后凝血功能紊乱[1-3]。本研究重点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与胸腹创伤凝血功能障碍关系,为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胸腹重症创伤后凝血功能紊乱发生的相关性与其作用。方法:收集2009-01-2011-12在我院就诊的62例胸腹联合重症创伤患者,对创伤指数≥17分的患者,在就诊同时抽血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监测结果相关性分析:D-D与TNF-α之间比较:r=-0.8590,P<0.01;D-D与IL-6之间比较:r=-0.8031,P<0.01;D-D与PAF之间比较:r=-0.8970,P<0.01。PT与TNF-α之间比较:r=0.8852,P<0.01;PT与IL-6之间比较:r=0.8612,P<0.01;PT与PAF之间比较:r=0.9054,P<0.01。TNF-α与IL-6之间比较:r=0.9012,P<0.01;TNF-α与PAF之间比较:r=0.9137,P<0.01。IL-6与PAF之间比较:r=0.9162,P<0.01。结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活化因子均参与了重症胸腹创伤后凝血机制障碍的发生,肿瘤坏死因子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6促进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与活化,进而导致血小板的激活、释放、聚集与大量消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重症胸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9.
1病例报告 男,54岁,主因电击、坠落致伤2.5h于21:00就诊。患者于18:30在10m高空带电作业时.不慎为10000V高压电连续电击2次.然后从高空坠落,现场未予任何教治、处理,当地医院在后送途中补入平衡盐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查体:BP80/60mmHg,HR92次/min,R24次/min.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粗糙,叩诊呈浊实音.腹式呼吸存在,肝、脾浊音区存在.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30.
快克超敏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病例报告 男,22岁。因感冒、腹胀1周伴黄疸、腹痛、呼吸困难18h于14:20就诊。患于就诊前1周因患感冒,在家中自服快克(购自私人诊所,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及有效期均不详)1粒,3次/d,连服3d,9粒;后自觉腹胀,仍未到医院就诊,自行间断服用胃必治1d,3片;江中健胃消食片4d,12片,疗效不佳,就诊前日晚出现黄疸,腹胀明显加重,未予治疗,次日中午到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