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骨蛋白-1(OP-1)又称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具有高效的骨诱导作用。在髋关节重建术中,OP-1能诱导大量新骨的早期形成、促进移植骨与宿主骨的融合及加强固定植入物等作用。作者综述了OP-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髋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其导致的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OA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炎症环境中的化学信号分子有关.经典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参与多种疾病的增殖、凋亡及血管生...  相似文献   
33.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变的慢性疾病,在微观下以软骨细胞凋亡为主要病变.关节软骨具有非常有限的再生能力,目前OA只能在病情发展到晚期时依靠影像学诊断,且每年的OA患者数量增速飞快,寻找一种简单、早发现、早治疗的手段非常迫切.近年来,microRNAs(miRNAs)在OA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背景:外周神经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但其再生速度很慢,通常在神经恢复过程中肌肉就已经发生不可逆萎缩,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总结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参与骨骼肌生成与萎缩的作用机制,重点综述失神经肌萎缩的过程以及外泌体在治疗失神经肌萎缩中的作用,以期为治疗失...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ED)与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8月~2009年8月间收治的3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18例,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15例.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症状和体征.[结果]MED组有14例获得随访,小切口组有1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8年,平均5.1年.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MED与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点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康复医疗软件(APP)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康复及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通过APP进行康复指导及定期随访,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1、3及6个月比较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出院后1、3及6个月FIM评分均较出院时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及6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康复模式相比,基于康复医疗APP的康复指导,在短期内可加速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长远影响仍需大样本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7.
背景:目前常用的椎间融合方法较多,有自体骨块、同种异体骨及钛合金为主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等方法,但各有其优缺点。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用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患者16例,均置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腰痛均明显减轻,末次随访时腰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内固定出现松动、断钉等情况;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移位及下沉。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用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能够重建腰椎稳定性,提供置入后的即刻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38.
背景:采用GatewayTM技术构建腺病毒载体,显著弥补了外源性细胞因子局部应用的缺陷。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GFP)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情况。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atewayTM技术构建的Ad-BMP-2/GFP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RT-PCR检测转染诱导后的细胞表达成骨细胞特异性产物骨钙素;转染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Ad-BMP-2/GFP可高效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细胞中能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9.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疾病,以关节的软骨损伤为主,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并不能促进骨和软骨的再生。另外,药物的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非药物治疗中的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的周期较长,常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受限。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骨及软骨组织,促进骨与软骨的再生,协调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善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动物模型,探讨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VCMCPC)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毕将含有1×108CFU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株的明胶海绵即刻置入至左侧髋关节内,建立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术后4周清创,植入药物缓释材料,间隔6周后行二期置换术,观察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作用。[结果]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株接种后4周后所有动物的左侧髋关节均感染。二期再植和处死前各组感染率均下降,VCMCPC、VCMPMMA组感染率控制满意,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载药CPC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能明显降低感染复发率,可提高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