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北五味子藤茎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不同品种的北五味子藤茎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多糖含量.方法 经脱脂、醇提后,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五味子藤茎中多糖含量为2.46%~4.44%,平均回收率为100.26%,RSD=1.55% (n=6).结论 不同品种的北五味子藤茎多糖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2.
齐墩果酸型皂苷药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墩果酸型皂苷是以齐墩果酸为苷元的五环三萜类皂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天然的齐墩果酸型皂苷从结构上分为三个系列:3-单糖链齐墩果酸型皂苷,28-单糖链齐墩果酸型皂苷,3,28-双糖链齐墩果酸型皂苷。齐墩果酸型皂苷糖链结构和连接位置的不同与其药理活性有着密切联系,齐墩果酸型皂苷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活性,如在抗肿瘤、降血糖、保肝活性等方面比游离的苷元齐墩果酸更为明显。因此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齐墩果酸型皂苷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3.
五味子藤茎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刘俊霞  侯微  窦凤鸣  金银萍  王玉帅  王英平 《中草药》2015,46(13):1878-1882
目的研究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藤茎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味子藤茎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3)、芦丁(4)、芹菜素(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绿原酸(9)、阿魏酸(10)、咖啡酸(11)、齐墩果酸(12)、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3、7、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4.
以木贼科木贼和节节草为材料,对形态学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贼科木贼居群与节节草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分别为2.015、1.959,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居群内(97.77%、97.60%),而居群间遗传变异(2.23%、2.40%)较小;在不同取样梯度下木贼与节节草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随取样数目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取样数目达到26株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高值。结果表明,木贼科植物木贼与节节草在野外调查、收集时,应以居群为单位,且每一居群至少调查、收集26个单株,才能代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5.
炮制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炮制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北五味子果和北五味子种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和溶出率的影响.结果:北五味子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并没有新成分的生成,只是蜜炙和酒炙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醋五味子只有五味子乙素含量增加,其余木脂素含量均减少.结论:蜜炙和酒炙五味子能增加滋补作用.  相似文献   
36.
羊毛脂烷型三萜是一类具有四环体系三萜类型的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是五味子科中常见的三萜类化合物之一,主要具有抗HIV、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对五味子科中羊毛脂烷型三萜类成分的结构分类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五味子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乞振兰  王梓  李伟  王英平  汤立民 《中草药》2017,48(13):2704-2710
目的探讨人参果花青素(ginseng fruit anthocyanins,GFA)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AP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观察GFA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P 250 mg/kg)和GFA低、高剂量(200、400 mg/kg)组。通过计算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合肝组织切片来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FA低、高剂量明显抑制了血清中ALT、AST和匀浆中MDA水平的升高,同时缓解了肝组织匀浆中GSH水平的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HE和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GFA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的坏死和凋亡,并且缩小了坏死区域,减轻了细胞炎性浸润;通过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化酶-2(C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硝化应激指标3-硝基络氨酸(3-NT)免疫荧光的表达,说明GFA能够抑制硝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 GFA对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抑制硝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资源五味子藤茎中总黄酮、总黄酮醇和总酚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黄酮醇和总酚酸的含量。结果不同种质资源间五味子藤茎的总黄酮、总黄酮醇和总酚酸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以总黄酮和总黄酮醇为考察指标,品系17~(-1)1-3最佳;以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品系94-9-2最佳。结论此三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五味子藤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为五味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人参Panaxginseng根和根茎的聚乙炔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人参根和根茎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聚乙炔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炔K(1)、人参炔醇(2)、(9Z)-1-甲氧基-9-十...  相似文献   
40.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部位、不同产地桔梗中党参炔苷含量,为补充桔梗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方法:色谱柱为Introject C18 (250 mm×4.6 mm, 5 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30 ℃  结果:党参炔苷在0.065 625~1.05 g/L(R2=0.999 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1%。不同部位、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党参炔苷的含量范围为0.031 5~0.489 9 mg/g  结论:不同部位、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中党参炔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本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桔梗及其制品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