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对中老年人脑卒中预测价值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 867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其中中年组7 635例,老年组3 232例,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脉压、平均动脉压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脉压、平均动脉压均为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子。校正其他因素及舒张压后,中年人脉压、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32.4%和100.8%,且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发病危险独立于收缩压;老年人脉压每增加10 mm Hg,脑卒中的危险增加9.1%,但不独立于收缩压。结论平均动脉压对中年人脑卒中的预测作用大于脉压,且独立于收缩压。脉压能在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水平上提供额外的危险分层信息,但不独立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12.
4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h长程心电图记录,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TO增大,TS减小(P〈0.01)。左室肥厚组异常TO及TS发生率较左室正常组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颈动脉斑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4例高血压患者按24h血压节律及颈动脉斑块的有无分为4组,(1)杓型血压+无颈动脉斑块组(149例);(2)杓型血压+颈动脉斑块组(144例);(3)非杓型血压+无颈动脉斑块组(154例);(4)非杓型血压+颈动脉斑块组(147例)。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彩色电脑声像仪逐节段观察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结果非杓型血压+颈动脉斑块组、杓型血压+颈动脉斑块组、非杓型血压+无颈动脉斑块组、杓型血压+无颈动脉斑块组MMSE分别为(26.2±1.2)分、(28.3±1.5)分、(28.2±1.5)分(、28.8±0.6)分,非杓型血压+颈动脉斑块组MMSE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MMSE与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及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与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及舒张压夜间下降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节律变化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体液调节功能失调而致的血管平滑肌、心肌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生性疾病,常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近来研究表明,TGF-β1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TGF-β1在高血压及其靶器官的损害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46例,根据血压将患者分为理想血压组151例(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血压正常高值组195例(血压120~139/80~89 mm Hg),应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入选者中心动脉压;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末压及IMT均高于理想血压组(P<0.01);中心动脉增强压及增强指数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IMT的影响因素(β=0.344,0.296,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的中心动脉压和颈动脉IMT已增加,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济南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现况.方法 选择济南市城乡2626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各生化指标测定,并调查其病史、危险因素、治疗和用药情况.结果 城市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分别64.1%,61.5%,均高于农村(分别为56.9%,38.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率分别为15.4%,10.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女性治疗率高于农村,分别为60.8%,43.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增加趋势(P<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亦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6.5%.老年高血压人群合并≥1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为85.0%,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46.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43.461,P<0.001).城乡社区高血压患者主要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复方制剂进行降压治疗.结论 高血压为济南城乡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主要类型,其治疗率、控制率较低.患者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同时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多态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山东省汉族人群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β2,亚单位基因(GNB3)C825T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对1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GNB3 C825T和AGT M2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EH组GNB3 C825T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AGT M235T多态性的MT+1vr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GT TT纯合子中,GNB3 TT纯合子患病率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25TT+235TT基因型高血压的发病危险为其他基因型的3.45倍(P=0.001),高于单基因的AGT235TT(1.87).结论 AGT基因M235T多态性T等位基因是山东省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人群E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GNB3825T等位基因对高血压的发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心绞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采用候选基因法及病例-对照的方法,利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71例心绞痛和164例对照.进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分析.结果 病例与对照2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吸烟.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AM-1基因K469E基因型KK在心绞痛组为28例,占39.4%;KE为30例,占42.3%,EE为13例,占18.3%;K等位基因与心绞痛相关,含有KK或KE基因型的人患心绞痛危险性是EE型的2.525倍.结论 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心绞痛发生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潜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危险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 对15 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 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脑卒中患者15470例(98.2%).脉压平均为(47.5±11.1)mm Hg.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女性脉压较为平稳,男性脉压则略有下降.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后,随PP水平的增高,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 mm Hg,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分别增加76.0%、44.8%.校正收缩压后,脉压与中年人脑卒中呈显著负相关(B=-0.482,OR=0.618,P<0.01),与老年人脑卒中则无显著相关性;校正舒张压后,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仍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随脉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年人应首先重视舒张压的控制;老年人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量降低脉压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冷加压试验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58例受试者按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病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冷加压试验。结果:血压正常高值者清晨血压上长幅度为(27±9)mmHg,冷加压后0 s及60 s SBP增加幅度分别为(14±6)mmHg及(9±5)mmHg,晨峰及冷加压试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45%及26%,低于高血压病组,但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血压晨峰、吸烟史、年龄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0 s SBP增加幅度的主要因素;血压晨峰、年龄及空腹血糖是影响60 s SBP增加幅度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清晨血压上升明显,冷加压后血压显著上升,冷加压后血压增幅与血压晨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