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塌陷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 选择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病例选择60例,对平台塌陷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18个月.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3个月,再塌陷5例.按照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优良率83.3%. 结论 胫骨平台严重粉碎性骨折,内固定物选择、植骨不恰当、术中塌陷未完全复位、过早负重、骨质疏松等,是造成再塌陷的因素.  相似文献   
42.
我们2005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小儿急性开放性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颅内碎骨片患者25例,在清除颅内碎骨片的同时,把碎骨片用碘伏浸泡消毒后,细丝线捆绑整复放回原位,避免颅骨缺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成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仍然是目前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一项艰难挑战,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术前身体状况等,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目前临床上经典的成年人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主要有Garden分型、AO/OTA分型及Pauwels分型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从而出现了新的分型方法,但各自都存在不足,有待于完善。本文就成年人股骨颈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原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枳壳对丁螺环酮在健康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丁螺环酮组,丁螺环酮加枳壳低剂量组(15 g/kg),丁螺环酮加枳壳高剂量组(30 g/kg),测定给药后5、10、20、30、45、60、90、120、240、360、480、600 min丁螺环酮的血药浓度,计算并比较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与丁螺环酮组比较,丁螺环酮加枳壳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丁螺环酮AUC(0-t)分别增加2.49和4.18倍,Cmax分别增加1.63和2.57倍,Tmax从0.28 h分别延长至0.52和1.06 h,t1/2从0.96 h分别延长至2.18和4.87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壳可增加同服药物丁螺环酮的AUC(0-t)和Cmax,提高丁螺环酮生物利用度,并有剂量依赖性趋势,枳壳与丁螺环酮发生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5.
《本经》中与“气”相关的药物记述术语有:“下气”、“咳逆上气”、“邪气”、“结气”、“益气”等等.一般非指普通概念的理气药.如何理解此类药物的属性与作用特征?本讲选择“下气”,“咳逆上气”两类药物进行归类分析,以期为气机失调,尤其是气的逆顺论治,拓宽药物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6.
腰痛目前已成为困扰全球医疗及社会性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40%~50%的腰痛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且IDD的程度与腰痛呈显著正相关。IDD在临床上还可引起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等系列疾病。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是由上下软骨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CEP)、中央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NP)以及周围的纤维环(annulus fifibrosus,AF)组成,其中NP是由NP细胞、凝胶状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成,含水量70%~90%。IDD受异常应力、细胞因子、营养、基因、创伤、环境、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对IDD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缺陷。虽能改善部分症状,但无法延缓或逆转IDD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上对IDD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参与IDD,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学者基于芯片数据分析观察到多种lncRNA在IDD中异常表达,且证实了差异表达的lncRNA在IDD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笔者就lncRNA通过ceRNA网络机制影响IDD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分子水平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7.
测量不同厂家生产的四种脱敏剂对人离体牙齿牙本质小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于2005-10/2006-05在大连医科大学和美国散伯纳递诺口腔中心完成。取正畸拔除的无龋病恒磨牙,分成5组,氟化钠甘油糊剂组(n=10)、Gluma组(n=11)、RECOLITE组(n=10)、Mscoat组(n=10),对照组(n=10)。分别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上海)、Gluma(贺利氏)、RECOLITE(美国)、Mscoat(日本)四种脱敏剂,对照组则使用磷酸缓冲生理盐水进行处理。采用测量牙本质小管通透性的流体动力专用装置测量四种脱敏处理过的人离体牙齿牙本质小管的通透性,取得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氟化钠甘油糊剂组的牙本质小管通透性最好,Mscoat处理过的牙本质小管通透性最差。RECOLITE和Gluma两种脱敏剂处理过的牙本质小管通透性较差。氟化钠甘油糊剂组的封闭效果最差。Mscoat封闭效果最好。RECOLITE和Gluma两种脱敏剂次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仰卧位10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幅度超过基线值的2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阈值。结果共有97例(42.5%)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其中血脂异常(OR=3.593,95%CI 1.974~6.541)和腹型肥胖(OR=1.980,95%CI 1.068~3.668)是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最优,男性患者阈值为87.5 cm,敏感性92.9%,特异性81.4%。女性患者阈值为83.5 cm,敏感性89.6%,特异性93.8%。结论术前重视肥胖患者的血脂及腰围可以有助于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6~8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和环巴胺+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CYC组),每组11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90 min、再灌注24 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SO组大鼠在再灌注即刻吸入1.5%异氟醚。CYC组大鼠在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Shh/Gli1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巴胺10 mg/kg。再灌注24 h后,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测定Shh和Gli1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ISO组和CY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SO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坏死和凋亡明显减少,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SO组比较,CYC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Shh/Gli1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0.
陈旭  章蔚  王迪  谢言虎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12):1173-117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横突-胸膜中点阻滞(MT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BMI 19~28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PB组(M组)和TPVB组(P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后M组行超声引导下MTPB,P组行TPVB,两组均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PCIA。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深度,记录术后2、6、12、24、48 h安静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穿刺相关并发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M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针深度明显变浅(P<0.05)。术后2、6、12、24、48 h两组安静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TPB或TPVB联合术后PCIA应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MTPB操作简单、安全,可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