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490篇
内科学   252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科学   391篇
综合类   945篇
预防医学   371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294篇
  5篇
中国医学   444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目的总结肝肾联合移植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接受肝肾联合移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时间、供肝和供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功能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原发病分别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5例,其中合并药物性肾衰竭1例、移植肾失功1例、肝肾综合征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肾衰竭2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尿毒症1例;先天性多囊肝和多囊肾(polycystic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PCLKD)1例;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狭窄并肾衰竭1例。肝移植采用改良背驮术式,肾移植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将移植肾置于左髂窝或右髂窝。手术均获成功,肝移植手术时间(444±175)min,肾移植手术时间(184±36)min;移植肝和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为8min以内;术中出血量(3367±1726)ml。术前严重感染的5例,术后1周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5例患者中,其中1例患者术后反复肺部感染,给予呼吸机辅助支持治疗、积极抗感染后治愈,其余4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5例患者均存活,生存12~32个月,受者和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功能同时受损的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选择合适病例,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术中控制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16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其中合并肾功能异常2例,均接受SLT。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手术方式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肾功能异常的2例采用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17例,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例。胆道的重建全部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术程始终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术后常规抗排斥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围手术期19例SLT患者无死亡。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4%、8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9%、89%。结论采用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采用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充分的术前评估以及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青年与老年直肠癌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差异。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40岁以下直肠癌患者138例(青年组),65岁以上者163例(老年组),对这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组Ⅲ期直肠癌患者比例(53.6%,74/138)明显高于老年组(34.3%,55/163);P=0.001;青年组中黏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患者比例(28.2%,39/138)也高于老年组(10.4%,17/163)P〈0.001。青年组和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和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TNM分期进一步分析显示.同期别两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是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与老年直肠癌相比,青年直肠癌患者的病期较晚、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影响其预后;但相同病期者生存率相似。早期诊疗是提高直肠癌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囊肿开窗术10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方法、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3月,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囊肿开窗术100例,自制气囊扩张后腹膜腔,切下部分囊肿壁送病理,囊肿切缘给予电烧。结果完全由腹腔镜完成97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16~80min,平均44min,均未输血。病理均为囊肿,未见癌变。82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4个月,B超等检查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采用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囊肿开窗术,疗效确切,创伤小,也适合囊肿穿刺注入硬化剂术后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相关因素与临床干预措施.方法:报告9例(10次)此种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肾移植术后均行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均发生在自体肾、输尿管和膀胱:肾透明细胞癌、肾肉瘤和膀胱腺癌各1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其中1例先发生膀胱腺癌后又发生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肿瘤发生于移植术后8~146个月,且8例发生在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之后.患者均有服用龙胆泻肝丸或冠心苏合丸史.8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1例未能手术切除.结果:9例随访8~44个月,未能手术切除1例于术后5个月肝转移死亡.1例肉瘤复发后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膀胱肿瘤复发,行膀胱全切腹壁造瘘术,1例腺癌已出现肺和胸膜转移.另5例最后随访时存活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以移行细胞癌为多;可能与服用含马兜铃的中药和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有关;根治性手术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更换免疫抑制剂种类是主要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3例肝或肾移植术后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受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对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3.3%(1/3).术后并发症:1例因腹腔出血术后第29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均发生了肺部感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2例存活患者,从首次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56个月和228个月;从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40个月和48个月.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总结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肩关节受累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评价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血液透析超过10年的79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具有肩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并排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17例,纳入症状组,其余共62例无症状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透析龄、血β2-微球蛋白和iPTH。对症状组所有患者双侧肩关节进行磁共振检查,对照组随机选取17例进行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的磁共振成像特点。结果:症状组平均年龄(56±6)岁,对照组(47±4.5)岁,P〈0.05;症状组平均透析龄(15±4)年,对照组(13±3)年,P〉0.05。症状组血β2-微球蛋白浓度(41.3±3.4)mg/dl,对照组(37.5±3.1)mg/dl,P〉0.05;两组血iPTH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组中11例岗上肌肌腱增厚,平均厚度(9.0±0.3)mm,对照组3例增厚,平均厚度为(5.1±0.4)mm,P〈0.01;症状组中9例肩胛下肌肌腱增厚,平均厚度为(8.8±0.2)mm,对照组2例增厚,平均厚度为(4.8±0.3)mm,P〈0.01。症状组中10例表现为肱骨头及肱骨上段多发、不规则的溶骨性改变,大部分骨皮质完整,3例有骨皮质破坏缺损,对照组中仅2例出现轻微骨质破坏。结论: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与临床症状无显著相关性,年龄大的患者更易表现出临床症状,关节受损程度与临床症状有关。MRI可有效地发现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的征象,岗上肌和肩胛下肌肌腱最常受累。无症状的长期血透患者的肩关节也有阳性发现,提示MRI对DRA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8.
张彤  杨镇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7):417-419
目的探讨压力增高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功能的影响及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半定量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1、eNOS、i-NOS mRNA的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NO代谢产物NO2-/NO3-的含量,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培养细胞的ET-1蛋白表达。结果ET-1和eNOS mR-NA在正常培养的内皮细胞中即有表达,iNOS mRNA则几乎无表达。生理水平压力刺激下各组各待测基因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超生理范围压力刺激后,ET-1 mRNA有显著性升高。eNOS mRNA在40 mm Hg 24 h后才有显著性差异。iNOS mRNA在不同条件下均无显著变化。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细胞外钙螯合剂EGTA、PKC抑制剂后,则见ET-1、eNOS mRNA表达下降。结论压力增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ET-1、NO,其作用在转录水平,其作用机制分别与PKC信号通路和细胞外钙浓度有关。门静脉压力增高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ET-1、NO增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门静脉局部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与内皮细胞应力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18例门静脉高压症、1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静脉和15例门静脉高压、10例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_κB(NF-_κB)的表达,探讨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eNOS、ET-1表达改变与信息分子PKC、NF-_κB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内皮细胞PKC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对照组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实验组0.068 2±0.009 2(人)/0.059 3±0.005 7(鼠),对照组0.025 7±0.008 2(人)/0.022 4±0.006 5 (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OS、ET-1与NF-_κB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和实验组大鼠模型门静脉内皮的荧光信号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107.359±30.147比56.441±18.874.P<0.01(人);91.017±32.517比51.065±19.018,P<0.01(鼠)。eNOS:95.610±28.333比57.872±27.374,P<0.01(人);88.712±28.159比50.897±16.546,P<0.01(鼠)。NF-_κB:90.098±30.964(人)/90.348±32.852(鼠)比48.358±19.326(人)/48.070±19.065(鼠),P<0.01 (人)/P<0.01(鼠)。脾/门静脉内皮细胞ET-1、eNOS的表达与PKC、NF-_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门静脉血中ET-1和NO的增高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内皮细胞合成增多所致,内皮细胞合成NO的增多与其eNOS表达上调有关。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应力信号通路被激活,内皮细胞ET-1和eNOS表达上调与该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5年 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体检中心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934例,其中糖尿病患者42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243例,血糖正常 人群266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CKD诊断标准采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和/ 或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30 mg/g,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糖尿病前期与CKD的关系。结果血糖正常 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的CKD患病率分别为10.2%,26.3%,32.5%。糖尿病前期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 (P<0.001,OR=3.17,95% CI 1.94-5.17),糖尿病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P<0.001,OR=4.27,95% CI 2.72-6.65), 糖尿病前期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CK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115,OR=1.35,95% CI 0.95-1.9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 示,校正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病史、血尿酸等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前期(OR=2.03,95% CI 1.02-4.03,P=0.044)、糖尿病(OR= 2.22,95% CI 1.16-4.25,P=0.016)分别与CKD独立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与CKD独立相关,因此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检出 率和管理水平、积极从糖尿病前期就采取干预措施防治CKD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