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目的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莫地平原料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27:35:38),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尼莫地平进样量在9.91-99.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4,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2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尼莫地平片生产厂家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探讨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rHpCAT)对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在分离培养正常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基础上,利用FeSO4+H2O2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攻击制备结肠粘膜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同时预先加入rHpCAT并观察损伤减轻程度。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给药组(0.1 mmol/L)、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给药组(1×105、1×106、1×107 U/kg·b.w.)。培养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 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同时测定上述各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MDA、LDH和MPO水平增高,CAT、GSH-Px和SOD含量减少。不同单位rHpCAT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LDH释放,抑制MDA和MPO的形成,而使CAT、GSH-Px及SO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结肠粘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外膜蛋白25(OMP25)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OMP25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pET-22b( )载体中,以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并以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克隆了幽门螺杆菌OMP25基因,经测序表明其序列与Gene Bank公布的一致。DNAstar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Mr)约为72.4 kD,并显示出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序列正确的OMP25基因,为其重组表达及其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4.
上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AMI)临床上较为少见 ,加上心前区绞痛隐匿 ,临床医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消化道出血 ,故误、漏诊率高。患者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 ,探讨其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和方法我院自 1986年 1月至于 1997年 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 976例 ,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诱因 11例 (1 1% )。男 8例 ,女 3例。年龄 5 8~ 80岁 ,平均 70 2岁。既往有冠心病 8例 ,高血压 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有关AMI诊断标准。心肌梗塞部位包括广…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UC)动物模型 ;应用双歧杆菌活制剂 ,观察其对UC发生、发展的影响 ,并检测其对TNF α、IL 1β的表达和NF 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 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 ;给小鼠口服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Bf)活菌 ,观察UC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UC小鼠肠黏膜内TNF α、IL 1β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 ;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 ,EMSA)法检测UC小鼠肠黏膜细胞NF κB的激活。结果 应用双歧杆菌制剂后 ,UC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同时TNF α、IL 1β的表达较单纯模型组降低 (P <0 .0 5) ,NF κB的核结合活性也降低 ,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明显增加。结论 生态制剂Bf对UC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可能是通过抑制NF κB的核结合活性 ,进而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6.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菌群改变及抗体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 (1B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 发现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中肠杆菌 (8 82± 0 69,P <0 0 5 )、肠球菌 (7 73± 0 2 1,P <0 0 1)及小梭菌 (6 68± 0 78,P <0 0 1)的数量显著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89± 0 3 4,P <0 0 1)和乳杆菌 (6 95± 0 5 2 ,P <0 0 1)的数量明显下降 ,而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拟杆菌 (7 2 6± 0 0 3 ,P <0 0 5 )及双歧杆菌 (7 5 9± 0 3 4,P <0 0 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 ,小梭菌 (6 13± 0 66,P <0 0 1)明显下降。急性期克隆氏病患者的菌群中肠杆菌 (8 93± 0 62 ,P <0 0 1)和酵母菌 (3 88± 0 96,P <0 0 5 )明显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44± 0 2 5 ,P <0 0 1)和乳杆菌 (6 87± 0 43 ,P <0 0 1)明显下降。缓解期较正常菌群相比肠杆菌 (8 82± 0 42 ,P <0 0 5 )仍很高 ,而双歧杆菌 (7 11± 0 3 4,P <0 0 1)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缓解期与急性期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有明显差异。监测的血清抗体反应中 ,急性期UC病人比正常组有更高的IgG(17 92± 3 62 ,P <0 0 1) ,IgA也有上升。而在缓解期IgA(2 84± 0 76,P <0 0 5 )与正常组相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对脂多糖(Liposaccharide,LPS)诱导肠癌细胞株SW4430细胞内TNF-α、IL-1β、IL-8的表达和NF-κB激活的影响。方法LPS刺激SW480细胞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TNF-α、IL-1β、IL-8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法检测细胞内NF-κB的激活。结果CAT 预孵后,TNF-α(正常对照组0.00±0.01,LPS组1.33±0.94,CAT预孵组0.65±0.59,CAT处理组1.31±0.07)、IL-1β(正常对照组0.00±0.05,LPS组0.83±0.05,CAT预孵组0.32±0.06,CAT处理组0.82±0.04)、IL-8(正常对照组0.00±0.01,LPS组1.03±0.20,CAT预孵组0.62±0.25,CAT处理组0.98±0.23)的表达较LPS组和CAT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NF-κB的核结合活性也减弱,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明显增强。结论CAT能降低SW480细胞对应激的反应,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核结合活性,进而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8.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高,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亦明显不同于非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病人,本文就此进行讨论。豆材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所有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病的诊断均符合WHO标准诊断。1.2.病例选择10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以下简称糖尿病组,DMG)为1988~1994年间住院确诊病人,男26、女74例,年龄39~70岁(平均42士5岁);另设同期住院的100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以下简称为非糖尿病组,NDMG)作对照,男52、女48例,年龄41~80岁(平均62±9岁)。2结果2.1主要症状、体征见表1。糖尿病组较非…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本研究试图评价应用认知治疗联合益生菌、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clomnant irritable bowelsyndrons,D-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罗马Ⅲ标准的90例D-IBS患者接受认知治疗、匹维溴胺(50 mg/次,3次/d)、双岐三联活菌制剂(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3种肠道固有菌的活菌制剂)(420 mg/次,3次/d)共8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和症状积分以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对粪便菌丛进行记数,对粪便中5种细菌进行培养并对集落形成单位进行记数;治疗前后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全结肠通过时间来评价结肠运输时间的变化;应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81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对于D-IBS患者的治疗,认知治疗联合匹维溴胺、益生菌的总有效率达88.9%,症状改善明显尤其是对于腹痛、大便性状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有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能够明显增加肠道双歧杆菌(P<0.01)和乳酸杆菌(P<0.05),明显减少肠球菌(P<0.01)和类杆菌(P<0.05),而肠杆菌无显著变化(P>0.05);结肠运输时间延迟显著(P<0.05)。结论认知治疗联合匹维溴胺和益生菌治疗D-IB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1μg/ml和5μg/ml时不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外,10μg/ml、20μg/ml、30μg/ml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且随浓度的逐渐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能抑制ETEC和EPEC对肠上皮Lovo细胞的黏附且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