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住院的增殖期血管瘤患儿34例。分别在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留取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另外收集21例正常婴幼儿(年龄<12个月)的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bFGF的表达水平,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服普萘洛尔后2个月,患儿尿液中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患儿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患儿体内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检测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患儿口服普萘洛尔用药过程中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2.
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歪鼻畸形的同期矫正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斜及歪鼻同期矫正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05--2007年就诊的15例唇裂术后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斜畸形患者,常规进行鼻下外侧软骨悬吊手术矫正鼻翼塌陷畸形的同时,对鼻中隔偏曲及歪鼻进行矫正。结果手术后鼻翼塌陷及鼻小柱歪斜得到有效矫正,偏斜鼻中隔软骨前端复位,术后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斜及歪鼻的同期矫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寻缩短皮瓣预制时间的新方法,作者设计了两组皮瓣预制方法进行比较。A组为皮瓣延迟实验组,B组为正常皮瓣预制对照组。皮瓣预制后2周进行血管灌注检查和皮瓣移植。结果:A组皮瓣成活范围大,植入血管与原皮瓣之间血管吻合支多;B组皮瓣成活面积小,血管网形成范围小,吻合支少。结论:皮瓣延迟后皮瓣预制时间可大大缩短,从而缩短了手术周期。  相似文献   
94.
皮瓣延迟后对皮瓣预制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寻缩短皮瓣预制时间的新方法,作者设计了两组皮瓣预制方法进行比较,A组为皮瓣延迟实验组,B组正常皮瓣预制对照组,皮瓣预制后2周进行血管灌注检查和皮瓣移植,结果:A组皮瓣成活范围大,植入血管与原皮瓣之间的血管吻合支多;B组皮瓣成活面积小,血管网形成范围小,吻合支少,结论:皮瓣延迟后皮瓣预制时间可大大缩短,从而缩短了手术周期。  相似文献   
95.
蚕丝及胶原海绵与颌下腺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D鼠颌下腺细胞在蚕丝和胶原海绵支架上生物相容性 ,为颌下腺组织工程中支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SD鼠颌下腺细胞 ,传至第 2代 ,将浓度为 5 0× 10 6/ml细胞分别接种在蚕丝和胶原海绵支架上。于接种后 1、3、5、7d取材 ,进行细胞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等。评价颌下腺细胞在蚕丝和胶原海绵支架上生长情况。结果 颌下腺细胞在蚕丝与胶原海绵支架上均能黏附增殖及分化 ,在胶原海绵上生长较佳。结论 蚕丝和胶原海绵均可为组织工程化颌下腺体外构筑的支架材料 ,但胶原海绵更优于蚕丝。  相似文献   
96.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好发于颌面部的疾病,约占全身同类疾病的60%。由于疾病发生于颌面部,对患者面容美观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对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
正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于1937年由金显宅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木村)作较详细的描述,故此病又称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很少发生于鼻部。本文报道1例鼻背部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作为实验样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在COX-2抑制剂NS-398对Tca8113细胞系表达VEGF、Survivin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398可下调Tca8113细胞系VEGF及Survivin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COX-2抑制剂NS-398可降低口腔鳞状癌细胞Tca8113 VEGF及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质含量的水平,在口腔鳞癌血管形成及基因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前,普萘洛尔已成为复杂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其究竟是通过何种机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仍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0.
预构皮瓣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整形医师的重视 ,它为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基本概念是将知名血管束植入到皮瓣下方 ,待血管发芽与皮瓣原有血管血运沟通后再行移植。预构皮瓣血运重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是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1 ] 。内源性 b FGF的降低还可导致组织损伤的加重和修复的延迟 [2 ]。将 b FGF应用于皮瓣的预构 ,有可能促进皮瓣与植入血管束之间血运的早期沟通 ,从而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和缩短皮瓣预构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