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预构软骨皮瓣血管化过程中软骨细胞的生长代谢情况.方法 4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7个组,将其左耳中央动静脉束及带软骨膜软骨,植于额顶部皮瓣下,并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在术后3天、1周、2周、3周、4周、5周、6周,观察软骨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术后3天至2周,移植软骨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地退行性改变;3周以后,酶活性开始升高,并有新生软骨细胞出现;5、6周,酶活性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束植入后5、6周,可以启动预构软骨组织瓣进行游离或带蒂移植.  相似文献   
42.
不同时期血管瘤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和HLA-D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对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期血管瘤及退化期血管瘤的细胞间黏附分子-3(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3,ICAM-3)、CD34和有核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DR型(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s-DR,HLA-DR)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将2个时期进行比较;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AM-3和CD34均在增殖期血管瘤高表达(分别为26/28和28/28),而退化期低表达或不表达(分别为20/22和20/22),2个时期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不表达,这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HLA-DR则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高分化阶段密切相关,增殖期基本不表达(4/28),在分化好的退化期高表达(17/22),2个时期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ICAM-3、CD34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HLA-DR可能与内皮细胞成熟表型的获得及活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3.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曾称为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granular cell"myoblastoma"),是涎腺肿瘤中少见的一种良性神经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颌面部常见于舌.可单发也可多发[1].国内外对GCT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现报告我院收治的腮腺良性颗粒细胞瘤1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在头颈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3年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影响外形及功能的38例血管瘤采用手术切除。对155例血管畸形(126例静脉畸形,17例动静脉畸形,12例微静脉畸形)采用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或电化学疗法联合高浓度平阳霉素或环扎法结合高浓度平阳霉素及栓塞法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0.5~4 a随访,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微静脉畸形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4.7%、81.0%、70.6%和91.7%。面部外形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手术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中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Clusterin/apoJ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不同时期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中Clusterin/apoJ、TGF-β的表达水平以及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对各期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增生晚期肥大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增生早、中期(P<0.01),退化早期肥大细胞计数明显多于退化中、晚期(P<0.01)。Clusterin/apoJ和TGF-β在增生晚期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增生早、中期的表达(P<0.01),在退化早期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退化中、晚期的表达(P<0.01)。不同时期中肥大细胞计数与Clusterin/apoJ和TGF-β表达的平均阳性面积率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不同时期中Clusterin/apoJ和TGF-β表达的平均阳性面积率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肥大细胞可能对血管瘤的消退进程起促进作用。Clusterin/apoJ和TGF-β可能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发挥促进血管瘤消退的作用;TGF-β可能通过正性调节Clusterin/apoJ的表达而发挥促进血管瘤自然消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患者鼻底凹陷的分级,为修复唇裂鼻畸形术后鼻底高度不足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6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患者,通过三维CT测量上颌骨,结合手术前后鼻部软组织的测量,探讨鼻翼基部软组织和上颌骨的关系,结合患者满意度对鼻畸形进行分级. 结果 鼻翼基部的位置与梨状孔的形态不具有相关性,但鼻翼基部骨缺损与患者的满意度相关,当双侧鼻翼基部凹陷程度<4.5 mm为1级,仅通过软组织整复即可获得满意的鼻部形态;2级为鼻翼基部凹陷程度介于4.5~5.0 mm,此时可仅进行软组织修复或使用假体充填,具体病例需结合患者要求与临床实际来判断;3级为鼻翼基部凹陷程度>5 mm,需要联合自体骨或假体的植入或牙槽突裂的整复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结论 在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中,上颌骨的凹陷并不一定会导致术后鼻翼基部的凹陷,鼻翼基部可以通过手术调整到一个很好的位置.在鼻畸形矫正术前需要结合患者鼻部的测量来选择手术方式,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alar base depression,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nasal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Methods From Jul.2008 to Feb.2009,26 cases with sceondary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were treated.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3-dimensional CT for maxillary measurement.The nasal soft tissue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pre-and post-operative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llary and soft tissue at alar base was analyzed.The nasal deformity was classified. Results The location of alar base was not related to the form of piriform aperture,but the bony defect at the alar base was correlated to the patient satisfactory.The nasal deformity was graded as Ⅰ when the depression at alar base was less than 4.5 mm in depth,as Ⅱ when it was 4.5-5.0 mm in depth,and as Ⅲ when it was more than 5 mm in depth.The deformity could be corrected with only soft tissue plasty for grade Ⅰ,with soft tissue plasty or artificial implants for grade Ⅱ,with combined bone autograft or alveolar cleft repair for grade Ⅲ. Conclusions The depression at maxillary does not necessarily result in alar base depression.The alar base can be adjust to proper position through operation.The operation should be designed based on the preoperative nasal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以新西兰白兔面神经损伤为动物模型,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损伤后面神经再生的作用,为临床上选择高效的神经营养因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28只新西兰白兔,将其双侧面神经上颊支离断后套入硅胶管,吻合神经断端,并将硅胶管两站与神经外膜吻合后,向套管内注射CNTF液(实验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于术后1,2,4,8周采用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手段来检测。结果:术后2周、4周,实验组不论是神经传导速度还是组织学形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周以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CNTF短期内可明显促进损伤面神经的再生,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盘状红斑狼疮继发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  王玉新  王绪凯 《口腔医学》2002,22(4):182-183
目的 探讨盘状红斑狼疮癌变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同时进行病理检查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明确诊断盘状红斑狼疮癌变 6例 ,行手术结合放疗或放化疗。结论 盘状红斑狼疮癌变有其临床、病理特点 ,手术结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分析颌面部Merkel细胞癌(MCC)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1—2004年收治的2例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MCC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颌面部MCC临床主要表现为颌面部渐进性增大肿块,常为红色,有疼痛、感觉异常,局部浸润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特异烯醇酶(NSE)和细胞角蛋白20(CK20),2例分别随访77个月和44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术前明确诊断以及术后定期复查,有利于MCC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是诊断MCC的主要依据,手术时保证足够的安全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0.
腭裂修复术时间选择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腭裂修复术是封闭腭部裂隙的重要方法 ,也是重建腭咽闭合的必要措施。修复腭裂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音功能 ,而建立良好的腭咽闭合是恢复语音的关键。随着外科修复术技术的提高 ,序列治疗的开展 ,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得以提高 ,但在腭成形术施术时间的选择方面目前尚有争议 ,早期手术被认为有利于正常语音功能的建立 ,但可能严重影响上颌骨发育。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施术后 2年 ,以鼻咽内窥镜 ( nasopharyngeal fiberscop,NPF)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对比观察 ,提出早期手术有利于语音功能恢复 ,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论证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