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30例成人新鲜尸体上,采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钼钯 X 线照像、碳素墨汁动脉灌注等方法,调查向颈、肩、背扩展的胸三角皮瓣的皮动脉来源及其分支的外径、长度、走行方向,及该皮瓣各皮动脉之间吻合支的外径、数目。并通过临床实践,讨论了该皮瓣的实用价值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建立预构血管化外周神经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预构血管化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42只大耳白兔,右耳中央动静脉血管束植入预构右面神经上颊支,右侧为实验组,5周后行带血管的神经移植,左侧为对照组行不滞血管的神经移植 ,经血管墨汁灌注、神经电生理及变性髓鞘Nauta 染色组织学微细结构观察,检测预构血管化的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作用。结果:预构血管化的神经移植比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术后8周、10周神经传导速度快。实验组在术后6、8、10周髓鞘厚度、神经纤维直径和G值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预构血管化的神经通过微血管重建,在移植过程中保持了神经血液供血的连续性,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建立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血管束植入预构血管化骨的过程及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后的骨生长及代谢变化。方法:通过将兔腹壁浅动静脉束植入股骨干中,预构血管化骨,然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酶组织化学技术及组织学观察等技术对预构血管化骨与非血管化骨游离移植术后骨组织生长,代谢及血供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SPECT检测后,预构血管化骨可以在移植后继续保持移植骨的血供,维持骨的正常代谢。骨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研究显示:早期观察骨细胞的SDH的变化可了解移植骨组织的成活与生长情况。而移植骨组织学观察表明:血管化骨移植术后骨组织连续保持正常结构和活性,而非血管化骨组织移植后则出现吸收,坏死等改变。结论:预构血管化骨可以作为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在游离移植后,提供血的血供,保持骨的正常结构和继续生长,可用作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克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以高转移细胞ACC-M为测试子,低转移细胞ACC-2为驱赶子,获得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7个,均为已知序列同源基因。其中XAGE-1b基因为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基因。结论:与ACC-2相比ACC-M中部分基因的高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的获得有关,此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腺样囊性癌肿瘤转移分子机理以及肿瘤转移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腮腺区肿物切除后面神经缺损的手术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癌、面神经肿物切除后面神经缺损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各种面神经缺损修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腮腺恶性肿物侵袭面神经扩大切除及发生在面神经的神经源性肿物切除后面神经缺损的32例患者进行了神经移植修复.其中单纯采用耳大神经移植19例,神经长度1~2 cm;朐锁乳突肌携带耳大神经5例,修复腮腺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骨面暴露的面神经缺损;携带筋膜面神经颈支修复下颌缘支缺损5例,携带筋膜面神经上颊支修复颧支缺损3例.所有手术均在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用9-0及11-0无损伤缝合线吻合神经.结果 面神经恢复标准按照刘世勋面神经损伤修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单纯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19例,术后恢复时间为6~18个月,恢复程度多数为部分功能恢复;胸锁乳突肌携带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5例,术后恢复时间为6~12个月,恢复效果比较理想;携带筋膜面神经颈支、上颊支修复下颌缘支、颧支缺损8例,术后恢复时间为6个月左右,恢复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 几种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均是可行的.但采用面神经次要神经修复主要神经,修复效果比较理想.对于腮腺癌扩大切除后局部骨面外露者,采用胸锁乳突肌携带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6.
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单侧唇裂鼻畸形同期修复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的Mohler法修复唇裂,同期行鼻畸形的整复,术后6d开始佩带鼻部保持器至少半年,分别在术后3、12个月复诊.结果 1998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治疗103例,手术年龄为2.5~12个月.术后3个月随诊时,97例获得了良好的鼻唇形态,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与非裂隙侧人中嵴对称,双唇峰等高,双侧鼻孔对称,鼻小柱居中,鼻尖挺立,鼻翼塌陷不明显;6例鼻部形态满意,但存在裂隙侧唇峰上移,唇高不足.术后12个月随诊的89例鼻畸形并无明显加重,鼻软骨发育也未受到很大影响,存在唇高不足的3例上唇缩短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舌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3-01—2018-05期间,在我院接受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舌血管畸形患者54例,病变大小为2 cm×3 cm^7 cm×9 cm,其中高流速血管畸形16例。根据病变大小给予电化学治疗量为5~10 C/cm2,平阳霉素注射量为3~5mL。术后给予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结果:随访1~5年,5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100%。患者术后常发生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症状一般于5~7 d后消失。所有患者术后主观感觉及舌体运动正常。结论:电化学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舌血管畸形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比较儿童鼻前庭硅胶印模三维结构与鼻孔成形保持模的差别,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术后鼻形态保持模支撑位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15例7~24个月外鼻部无畸形的单纯软腭裂或腭隐裂患儿,全身麻醉下取鼻前庭硅胶模型,对鼻前庭解剖标志点进行观察、测量,并与目前临床应用的鼻成形保持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鼻前庭部印模形态复杂,自鼻孔起旋转至鼻阈呈扁圆柱体,由2个突起区和3个凹面区组成,而鼻孔成形保持模支撑部形态近似直筒状圆柱体.鼻腔内侧隆起区呈嵴状,由上内侧向外下方延伸,最高点距鼻孔上缘(4.42±0.61)mm,高于鼻孔上缘顶点(2.36±0.54)mm,鼻孔成形保持模隆起区不明显,隆起高度小于2.00mm.结论 鼻前庭形态复杂,凸起及凹痕明显,而鼻孔成形保持模缺乏相应的沟、嵴及鼻前庭穹窿部的支撑,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9.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中肥大细胞的定量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肥大细胞量的变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增殖期血管瘤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有脱颗粒现象。认为肥大细胞与血管瘤的增生与消退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原代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分离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取Wistar大鼠颌下腺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胰酶消化法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苔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成活率,MTT法检测培养细胞活性,并检测24、48、72和96小时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淀粉酶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及比例。结果 直接分离法获取的细胞活性为70%,活力值为0.16土0.014,功能欠佳,经胰酶消化法所获取的细胞活性为85%,活力值为0.45土0.013,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且功能强;免疫组织化学校测颌下腺细胞α—SMA抗体、CK8.13抗体、keratin抗体呈阳性反应,胰酶消化法顿下腺细胞反应强度大于直接分离法。结论 胰酶消化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的方法优于直接分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