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类由ANCA介导、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血管发生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ANCA在韦格纳氏肉芽肿(WG)、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显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MRI在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周岁以下12例婴幼儿CCF行双足冠状位、横截面、矢状位MRI检查。观察CCF和正常足冠状位、矢状位的距跟角和胫跟角及距、跟、舟状骨及软骨结构的发育情况。结果正常足冠状位、矢状位的距跟角和胫跟角均值分别为38.4°、36.6°13.9°、73.4°婴幼儿CCF冠状位。矢状位的距跟角和胫跟角均值分别为15.2°、14.5°、2.2°、102.1°。CCF的矢状位、冠状位距跟角明显小于正常足。CCF矢状位胫跟角大于健侧。冠状位胫跟角小于健侧,有统计学意义。CCF的MRI影像表现有:①骨性改变:跗骨本身的畸形。主要在距骨。跗骨各骨力线异常。部分患儿距舟关节脱位;②软骨改变:距骨骨化中心比正常小,发育滞后。骨核中心偏心。位置偏向内侧。距、跟骨纵径较正常小。结论MRI可直接详细了解CCF的病理改变。判断CCF的软骨变化。MRI是临床评价婴幼儿CCF骨、软骨结构和重要软组织的有效方法。是治疗和随访婴幼儿CCF的一种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延长骨的不同X线形态及其在延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推断出延长骨的骨痂类型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0例均为1990-2001年间在我院行Ilizarov技术肢体延长术患儿的X线片,根据骨痂的横径和低密度区或带的出现分类。结果:在延长结束期截骨部位影响骨痂的横径,在治疗结束前发现全部X线片均表现为不良骨痂形态的都是有干部位截骨,在术后5周和延长结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成角畸形,在治疗末期骨痂的横径和低密度带的出现与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在外固定解除前延长骨痂带有不完全的骨小梁结构和低密度区发生骨折的危险很高。骨痂带有轴向偏移、低密度区、不充分的横径在延长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延长骨良好的愈合。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张力性硬膜下积液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采用调控局部脑脊液压力平衡和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的原则进行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9例(86.4%)采用腰椎(脑室)穿刺持续负压引流及局部积液穿刺的方法治愈;3例(13.6%)病人脑肿胀、膨出明显并与骨窗边缘粘连较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加重者,行手术切除粘连的蛛网膜,松解、回纳膨出的脑组织,并扩大骨窗治愈。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产生和术后局部脑脊液循环流体力学改变有关;应用调控局部脑脊液压力平衡和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的原则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用有一定张力的外固定架行干骺端延长,是否会影响同侧骺板的生长发育,作者用自制Ilizarov外固定架对35只山羊施行左胫骨骨干延长术,术后第7、14、21、35、49和63天分批各处死5只,延长侧骺板脱钙行Feulgen染色,VIDAS测定DNA。发现延长侧骺板细胞DNA受压应力影响较小,核DNA为3C和4C,术后35天去架摄片见骺线存在,结果表明,近干骺端延长术虽然安全,但仍须注意减少压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介绍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4例术前均经数次手术。1例为初诊,通过截去假关节和病变骨膜,用克氏针进行力线矫正急性肢体短缩并上伊氏环急性断端加压,4例同时行胫骨近端截骨延长,结果:5例均取得骨性愈合。1例出现再骨折,均残留轻度足外翻畸形。结论: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临床疗效可靠,拆除外固定架后仍需长期支具保护。 相似文献
38.
王科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7,(4)
患者,女,65岁.1996年5月中旬发现右小腿外侧枣大包块,疼痛,无溃烂.1月后在乡医院手术切除.未做病理检查.术后1月包块复发,从原病变处长出包块,逐渐增大,4个月后增长至鸡蛋大小,发 相似文献
39.
40.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多向分化性,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适当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达到修复组织缺损的目的,MSCs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对身体健康损害小,来源于自体干细胞诱导构建的组织不存在MHC限制等优点,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材料:RPMI1640完全培养基,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鼠抗人一抗,羊抗鼠二抗,链球菌亲和素(三抗),DAB(1:50),100mL/L胎牛血清,维生素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方法:选用不同代次的MSCs细胞,分别使用成骨和成软骨条件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钙盐沉积,糖胺多糖分泌和I,Ⅱ胶原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MSCs细胞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作用下,15d后可见细胞变为多边形,ALP和I型胶原染色阳性,形成钙结节,表现成骨细胞分化特点;而在维生素C和TGF-β1的作用下,7d可见细胞多为圆形,糖胺多糖和II型胶原染色阳性,表现成软骨细胞分化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