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2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78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拮抗剂对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中所取的翼状胬肉头部进行组织块培养,模拟翼状胬肉生长模型,根据翼状胬肉组织的透明度和血管化程度分为静止期翼状胬肉组(8例)和活动期翼状胬肉组(16例),并选取正常结膜上皮组织(6例)作为正常结膜组。此外,采用10 μmol·L-1 GHRH-R拮抗剂MIA602作用于8例活动期翼状胬肉组的胬肉组织作为MIA602干预组。记录各组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生长距离,并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GHRH-R、p-ERK1/2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结膜组和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相比,活动期翼状胬肉组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并且GHRH-R和p-ERK1/2表达均显著增高,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活动期翼状胬肉组相比,MIA-602干预组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GHRH-R和p-ERK1/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均为P<0.05)。结论 阻断GHRH-R能够有效地抑制翼状胬肉的生长并促使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2.
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为科研服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藏书体系建设、服务方式改变、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培养科研人员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加强图书情报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论述了医院图书馆应如何充分发挥为医院科研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53.
股骨髁上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髁至股骨干干骺端的连结部,密质骨和松质骨移行部位的骨折,大多数病例为高速损伤或由高处坠落所致。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现代交通业和工业的迅猛发展,该骨折的发生率在不断增高。因其一般为高能量损伤,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临床连续分离的产气肠杆菌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用Vitek2-Compact仪对临床连续分离的240株产气肠杆菌进行鉴定和常规药敏试验,并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耐药菌株的ESBLs与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扩增法检测3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240株产气肠杆菌对2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3.8%~100%之间,最高为头孢西丁(100%)、最低为亚胺培南(3.8%);筛选出10株耐碳青霉烯类产气肠杆菌;三维试验10株菌ESBLs 及AmpC酶均为阳性,Hodge试验阳性7株。PCR结果示,携带blaKPC基因7株;携带blaCTX-M基因7株,携带blaSHV基因2株;携带blaDHA基因6株,携带blaACT/MIR型ampC基因4株; 16SrRNA基因定量确定ampC基因的表达增加的3株。结论 产气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主要耐药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ESBLs与AmpC酶。 相似文献
55.
目的针对植物生物反应器中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普遍较低的问题,探索和评价丝状真菌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编码
的小分子疏水蛋白(Hydrophobin, HFBI)作为融合标签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提高系统表达量的应用潜力;分析其提高外源基因
表达水平的可能机制。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道基因,采用基因体外合成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GFP和GFP-HFBI
融合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渗滤技术接种植物本明烟(Nicotiana benthamiana)。通过GFP荧光观察,荧光显微镜镜检,
Western blot,ELISA和RT-PCR等实验手段测定报告基因GFP在植物中的表达情况,探明HFBI融合标签在植物中表达外源基
因的作用效果和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HFBI融合标签对植物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GFP-HFBI融合蛋白在植
物中的积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GFP-HFBI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形成致密的蛋白质颗粒。结论HFBI融合标签能够显著提高外源
基因在植物中的积累水平。推测形成的蛋白质颗粒隔绝了细胞内源性蛋白酶对目的表达产物的降解,进而提高了外源基因产
物在细胞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的小分子疏水蛋白(Hydrophobin, HFBI)作为融合标签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提高系统表达量的应用潜力;分析其提高外源基因
表达水平的可能机制。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道基因,采用基因体外合成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GFP和GFP-HFBI
融合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渗滤技术接种植物本明烟(Nicotiana benthamiana)。通过GFP荧光观察,荧光显微镜镜检,
Western blot,ELISA和RT-PCR等实验手段测定报告基因GFP在植物中的表达情况,探明HFBI融合标签在植物中表达外源基
因的作用效果和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HFBI融合标签对植物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GFP-HFBI融合蛋白在植
物中的积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GFP-HFBI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形成致密的蛋白质颗粒。结论HFBI融合标签能够显著提高外源
基因在植物中的积累水平。推测形成的蛋白质颗粒隔绝了细胞内源性蛋白酶对目的表达产物的降解,进而提高了外源基因产
物在细胞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观察复明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因白内障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9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 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明胶囊口服。比较治疗前后2 组干眼临床表现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 情况,并统计2 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95.74%,对照组为72.3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患者Schirmer I、BUT 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FL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复明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增加泪液分泌,更好地稳定泪膜,缓解干眼症状,疗效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比局部置管溶栓和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在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中的溶栓疗效,缩短滤器植入时间,提高滤器取出率,降低滤器永久植入后中远期合并症。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并放置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Opt Ease)的患者,下腔静脉造影或彩超发现滤器下血栓≥1.0 cm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外周溶栓或导管溶栓治疗,对滤器的取出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结果外周溶栓组30例,滤器取出11例,取出率36.7%,导管溶栓组30例,滤器取出24例,取出率80.0%,导管溶栓组取出率明显高于外周溶栓取出率(P<0.05);两组间溶栓治疗后血栓大小变化的对比,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效果优于外周溶栓组(P<0.05)。滤器取出后无再发肺栓塞表现。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中局部置管溶栓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对婴幼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8例,室间隔缺损2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右腋下小切口组,n=15,男10例,女5例),对照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5,男8例,女7例)。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清醒时间(3.49±1.83)h、拔管时间(10.81±7.33)h、ICU时间(25.84±11.78)h、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78.07±23.61)min、阻断时间(51.53±16.16)min,对照组清醒时间(4.07±2.33)h、拔管时间(11.66±8.41)h、ICU时间(30.46±15.55)h、CPB时间(73.07±29.78)min、阻断时间(47.07±26.57)min。2组各变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虽然数据统计未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小切口术野小、操作较复杂等原因, CPB时间、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长。但24h胸腔引流实验组(85.13±19.09)ml,较对照组(116.67±31.47)ml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切口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美观、长期较高的生活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