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100篇
药学   133篇
  2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有文献报道高温诱导细胞凋亡有两个独特的模型: 慢死亡和快死亡.慢死亡是指细胞受热后,在失去再生能力之前能够维持生理活动几天.快死亡是指细胞受热后几天内发生的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脱离其培养表面.关于快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热诱导细胞凋亡有关[1].目前随着对凋亡机制研究的深入,已从细胞质膜转向线粒体.线粒体是促进能量转换、参与细胞凋亡的重要细胞器.由于细胞膜上各种生物泵的作用,使细胞膜内外维持着不同梯度的离子浓度,产生了线粒体膜电位.几乎所有诱导剂引起的各种类型的细胞凋亡均出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提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为早期凋亡[2] .本文建立一种高温诱导ECV-304细胞凋亡的方法,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V-FITC/ PI 双染法和荧光探针JC-1 法,对高温诱导ECV-304细胞凋亡及对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2.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减少导管操作和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创伤性截瘫患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创伤性截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分别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自杀评分量表(QSA)、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了解认知疗法对创伤性截瘫患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QS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S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3.273,3.706,2.644,3.861);SCL-90总评分低于对照组(t=-3.333);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4.136,16.392,11.015,10.205,19.647,15.337,13.092,16.903);SDS评分(t=-11.518)和SAS评分(t=-11.57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急诊科护士通过认知疗法干预创伤性截瘫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降低自杀意念,提高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肾衰血透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心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 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多普勒组织显像 (DTI)技术、常规M超声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法对比观察了 2 3例血透组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冠脉血流显像和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血透组较对照组冠脉血流显示明显丰富 ,冠脉前降支和后降支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峰速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反映舒张功能的指标在血透组异常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 <1,二尖瓣环运动频谱e/a <1;前降支和后降支峰速与左室壁厚度比值、收缩功能指标EF值和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s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在血透组对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74%及 90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肾衰血透患者冠脉血流明显丰富 ,有舒张功能异常 ,且早于收缩功能异常 ;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较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更能敏感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 ,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研究三白草提取物(extracts from Saururi Herba,ESH)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法建立实验性转移模型;采用体外细胞黏附、迁移以及侵袭法,观察ESH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体外黏附、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采用Runx2转录因子分析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ESH对Runx2活性的影响。结果:给药后,ESH 200,400 mg·kg-1剂量组裸鼠肺组织中人ck19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55.85%,42.28%,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体外黏附实验表明,ESH可干扰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蛋白之间的黏附(P0.01);ESH 80,160 g·L-1剂量组的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06.4±52.4),(40.4±7.6)个,与空白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细胞侵袭实验表明,ESH低、中、高剂量组的侵袭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2.57%,68.04%和71.92%,与空白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Runx2转录因子活性分析以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ESH可显著抑制Runx2的磷酸化,从而抑制其转录活性。结论:ESH具有明显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抑制细胞内Runx2磷酸化可能是其发挥抗转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开后形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 cm,呈梭形或椭圆形,是常见的四大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仅次于痔,占第2位,多见于中青年人。手术治疗是三期肛裂伴有裂痔、隐瘘、肛乳头肥大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或损伤了肛管齿状线以下的组织[1],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伤及血脉,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水肿,术后容易出现疼痛症状,影响创面愈合,严重影响患者恢复。2013-03—2014-01,我们对肛裂术后患者应用诺尔康洗剂不同坐浴时间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8.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为了提升其品质以及患者就医时的舒适度,人均能耗及资源占用都比普通医院高,如何实现这类建筑的生态化就更值得设计人员深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端医疗设施的生态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建筑对人的健康、心理方面的影响,以及环保材料的应用和医院污物垃圾处理生态化。院区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尊重当地气候特点和基地的现状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在规划中,需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通过对基地自然环境的调研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离并鉴定北京市输入性D9基因型麻疹毒株。方法使用Vero/SLAM细胞,对可疑麻疹输入性病例的咽拭子和尿液标本进行麻疹毒株的分离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该病毒分离株BJCY13026-2和世界卫生组织D9基因型代表株Victoria.AUS(维多利亚.澳大利亚)12.99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5.8%,氨基酸同源性为96%;和其他23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8.1%~95.6%和90.7%~96.7%。和中国大陆目前所使用的麻疹疫苗株沪191相比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1%和90.0%;和中国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H1a基因型代表株相比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4%和91.3%。结论该输入性病例的病毒分离株为麻疹病毒D9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街头暗娼及其顾客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站桩点(街头暗娼聚集地)为调查现场,由街头暗娼同伴教育者识别对象,调查员主动接近并面对面匿名调查街头暗娼和男性顾客,运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名性服务男性顾客平均38.03岁;在街头的性交易频率为16次/年;最近1年商业性性交易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14%,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呈正相关(OR=2.25);36%的男性顾客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与年龄(OR=1.45)和艾滋病知识得分(OR=4.54)呈正相关。43名街头暗娼平均35.03岁,吸毒者比例较大(37.21%),平均每周接待客人14.07次,其服务对象多为工地工人、老年人和农民。结论街头商业性性交易频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主动对街头暗娼及其顾客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