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79篇
内科学   29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693篇
预防医学   304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21篇
  7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本文复习了我院72例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与同时期Halsted根治术73例作比较。MRM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04%和50.59%,RM组分别为75.57%和55.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腋淋巴结清除数目与局部复发率分别进行比较,两组也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对可手术的乳腺癌,除非肿瘤累及胸大肌或腋淋巴结转移较大而影响手术操作外,MRM为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52.
惊厥为儿科的常见急症,应立即止惊。反复和持续惊厥目前仍是治疗上的难题。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小儿持续性惊厥3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持续惊厥患儿35例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1岁18例(51%),~6...  相似文献   
53.
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方法分析和评价全程化药学服务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结果全程化药学服务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结论医院药学应积极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使有限的抗菌药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54.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岑建农  陈子兴  钱军  王玮  傅建新  潘金兰 《江苏医药》2004,30(4):259-260,F003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对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影响.方法MSC克隆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FU-F),检测19例移植后、15例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中的MSC数量;流式细胞术测定MSC细胞的免疫表型,性染色体的间期FISH,测定患者移植后MSC的来源.结果MSC免疫表型为CD34-、CD45-、CD105+、CD19-、CD13+、CD14-.骨髓CFU-F 12例正常人为(35.9±16.5)/1×106单个核细胞(MNC);15例白血病患者为(30.6±17.45)1×106MNC;19例移植术后者为(4.6±4.2)/1×106 MNC,明显少于前两组(P<0.001).间期FISH结果表明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患者骨髓中99%以上骨髓细胞为供体来源,而MSC仍为患者受体自身的.结论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对骨髓MSC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5.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是整个应用系统运行的高速路,为使医院整个系统运行在稳定可靠、安全高效的健康网络环境中,必须对网络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拟订出科学的方案。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2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80mg/d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d,并计算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每例阵发性房颤平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Pmax和Pd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Pmax和Pd无明显变化,其分别为115.4±10.2ms和44.7±12.8ms(P>0.05);但观察组Pmax和Pd明显缩短,其分别为99.8±8.2ms和31.0±10.7m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每例患者阵发性房颤平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能够减小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与Pd,提示血管紧张素可能参与了Pmax与Pd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HLA-DRB1等位基因在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在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以寻找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易感性和保护性HLA-DRB1等位基因及这些等位基因的意义。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6例)和正常对照(340例)外周静脉血,采用SSP多重PCR技术扩增两组成员HLA-DRB1等位基因。计算并比较两组等位基因携带率。结果HLA-DRB1*04、DRB1*09和DRB1*1001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HLA-DRB1*11、DRB1*15和DRB1*07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等位基因在两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LA-DRB1*04、DRB1*09和DRB1*1001可能是皖籍RA患者的易感性等位基因,HLA—DRB1*11、DRB1*15和DRB1*07可能是保护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制备具有导向溶栓作用的蚓激酶纳米粒。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与单抗相接制备了蚓激酶免疫纳米粒;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大小及分布、形态及体外释放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68nm,跨距为91nm,包封率为(86.62±1.65)%,载药量为(3.96±0.63)%;电镜结果显示,外形圆整,呈球形,分散良好,相互之间不粘连;其体外释药实验表明明显的缓释性能。结论该导向溶栓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玮  陈玉成  金邻豫 《中国药师》2005,8(4):331-33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于1989年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中纯化,是一种与血管生长有关的特异性生长因子.研究表明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可表达,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内皮细胞发生迁移、增殖.对多种组织缺血性疾病(包括肢体、心肌、脑缺血等)均具有促进内皮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加速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1,2],因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受到研究者的瞩目.  相似文献   
60.
目的:建立盐酸万乃洛韦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水为释放介质,检测波长为251 nm,对其进行常规的方法学进行研究.结果:本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9%,100.0%,RSD分别为0.96%,0.41%,0.59%,在2.7~19.5 mg*L-1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7).本品释放度受转速影响较小,而不同方法及介质pH值影响较大,同批产品的释放度均一性较好.结论:本法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