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9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吞咽训练辅助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吞咽训练(包括冰刺激、舌肌运动、软鄂上抬运动、喉活动训练、面肌训练、进食训练),治疗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分别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治疗组饮水试验、RSST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52.
HBV整合的致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的4个亚基因产物中,HBx具有反式激活、介导细胞凋亡作用,HBs具有反式激活因子的作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HBV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重排有关。为探讨HBV整合及HBx、HBs亚基因在HCC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我们制备了HBV亚基因探针,并以此对肝细胞癌中HBV整合及亚基因转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阐明HBV感染后HCC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资料和依据。本研究中,首先以BamHⅠ、BglⅡ酶切扩增回收的HBVDNA ,回收其HBV亚基因HBx、HBc、HBs、PreSDNA片段,以地高辛甙元随机引物法标记成敏感性与特异性俱佳的HBV亚基因探针,再以H…  相似文献   
453.
目的:探讨行为抑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青少年的焦虑水平。方法:使用行为抑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查了北京、新疆两地1533名初中学生。结果:①行为抑制预测青少年焦虑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②母亲教养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预测子女焦虑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显著。③行为抑制强、母亲教养方式倾向不良的青少年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同时,行为抑制强、父母双方教养方式差异大的青少年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结论:行为抑制预测青少年焦虑,良性父母教养方式是保护行为抑制青少年远离焦虑障碍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5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抽液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PEI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囊腔体积、最大长轴切面液体面积,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72.00%)比较,观察组(96.00%)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囊腔体积、最大长轴切面液体面积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治疗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55.
目的 设计符合国人文化和生活习惯,且能够准确、直观、便捷地评定功能障碍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方法。 方法 在对1900名肢体残疾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普通人的活动范围,将功能障碍者分为床上功能障碍者,家庭功能障碍者和社会功能障碍者。设计相应的指标来评定在同一个活动范围内的功能障碍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并设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划分标准和评定的流程。 结果 设计并制作出龙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 结论 龙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的评定内容通俗易懂,真实可信,且评定过程简单,有标准化的流程,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456.
持续性植物状态是患者脑严重损害后出现的一种没有感知的特殊意识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给家庭、社会造成的负担极重。患者的照护主要依赖护理,难度大且问题繁杂,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却缺乏相关指导,使得照护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该文从促醒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家庭照顾者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方面综述了研究进展,为提高护理人员认知、构建临床护理规范和路径提供依据或参考。  相似文献   
457.
<正>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种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80 000—1/56 500[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各异,可表现为神经认知缺陷、共济失调、行为和情绪问题及肝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急性肝衰竭等[2]。肝移植能够弥补自身基因缺陷,纠正代谢、改善预后,近年来成为治疗OTCD的有效方法[3]。  相似文献   
458.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MK-2206对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方法:用CCK-8法检测阿霉素与MK-2206对MCF-7细胞(阿霉素敏感)与MCF-7/ADR(阿霉素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并计算各自IC50值。根据IC50结果,选择低毒浓度阿霉素单独或联合不同浓度MK-2206处理MCF-7细胞和MCF-7/ADR细胞后,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K-2206对阿霉素耐药与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的影响。用MK-2206 单独作用MCF-7细胞与MCF-7/ADR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阿霉素与MK-2206作用后,两种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阿霉素对MCF-7/ADR的IC50值明显高于MCF-7的IC50值(P<0.05),而MK-2206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K-2206可明显降低阿霉素对两种细胞IC50值,但MCF-7/ADR细胞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MCF-7细胞(P<0.05);MK-2206对阿霉素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增加MCF-7/ADR细胞的凋亡率(P<0.05)。不同浓度MK-2206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MK-2206处理后,MCF-7细胞p-(Thr308)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p-(Thr246)PRAS40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MCF-7/ADR细胞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MK-2206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且乳腺癌细胞耐药可能主要与该通路的PRAS40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59.
本研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索丙泊酚对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PVT)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8周龄C57BL/6J小鼠急性脑片上,用单细胞逆转录PCR技术鉴定PVT神经元类型。记录丙泊酚给药前、后和洗脱后PV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firing frequenci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FB, FD and FW)及给药前、后的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 before and during, MPB and MPD)。探索木防己苦毒素(picrotoxin, PTX)阻断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GABAA)受体后对丙泊酚作用的影响,以及丙泊酚对PVT神经元上自发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and 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sIPSCs and mIPSCs)的影响。动物实验已获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显示,在脂肪乳组和2...  相似文献   
460.
目的:根据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WKY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差异,研究丹七片对SHR血压及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将SHR分为丹七片组(0.38 g·kg-1),阿司匹林组(10 mg·kg-1)和丹七片+阿司匹林组(0.38 g·kg-1+10 mg·kg-1)。给药前后每周连续监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每周收集大鼠24 h尿液。尿液样本进行1H-NMR检测,通过模式识别分析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丹七片与阿司匹林对SHR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各给药组大鼠血压均明显降低;SHR与WKY大鼠比较尿液中有21种主要差异性代谢物(丙氨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二甲胺,三甲胺,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肌酸,胆碱,肌酸酐,氧化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β-葡萄糖,苯乙酰甘氨酸,胍基乙酸,苯丙氨酸,马尿酸,1-甲基烟酰胺,尿囊素)。丹七片、阿司匹林、丹七片+阿司匹林均可使SHR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分布状态回归正常。结论:丹七片、丹七片+阿司匹林均可降低SHR血压,且可通过干预SHR尿液中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分布状态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