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缺血性中风发病前3~7天内症状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前3-7d内相关症状,为缺血性中风的尽早诊断和治疗提供症状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前3-7d内的相关症状,对数据进行条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前3-7d内主要相关症状如下,主症为头痛而痛处不移,食后困顿,体胖腋肿,嗜睡;次症为颜面正常,手麻,两目干涩,急躁,头晕,头昏沉,持续眩晕,面色晦暗;伴症为面红,气息均匀。结论:头痛而痛处不移是这一时相的首要症状,并出现属于意识觉醒障碍的嗜睡症状及以食后困顿为表现的睡眠症状,手麻为感觉障碍方面症状,眩晕为平衡障碍方面症状(患者或见头昏沉,或头晕,或持续眩晕),并有以两目干涩为表现的眼部症状,面部颜色以颜面正常为主,也可见面色晦暗,偶见面红;其它可见急躁,体胖腋肿,气息均匀。总之,若患者出现参头痛而痛处不移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嗜睡等症状,表明其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始发态的早期阶段,若仅见手麻,头昏沉,或头晕,或持续眩晕,且伴有食后困顿,两目干涩等症状,表明其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始发态的早期先兆阶段。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初步评估脑电非线性分析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刺一侧申脉穴及后溪穴,获得健康志愿者在行针及留针不同针刺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将各脑区的脑电信号转换成关联维数,对比分析不同针刺状态下脑电信号变化的规律.结果:针刺申脉穴和后溪穴主要激活额叶、颞叶等脑区,在行针和留针过程中激活的脑区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的变化.在行针过程中首先激活对侧脑区,留针后逐渐南对侧延伸到双侧.结论:脑电关联维数可以有效地区分大脑不同状态的特征,关联维数可以作为脑信息处理的非线性特征参数.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针刺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研究针灸的神经机理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3.
赵永烈  王玉来  高颖  姚卓婷 《中医杂志》2011,52(10):868-870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取材,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SPN5)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细胞癌基因fos(c-fos)和5-羟色胺(5-HT)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SPN5中蛋白表达:中药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4h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T阳性细胞数增多,4h稍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PAG中蛋白表达:中药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4h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组5-HT阳性细胞数增加更多,6h多于4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c-fos的表达,增加5-HT的表达,进一步减少SPN5神经元的兴奋性,激动5-HT下行镇痛系统,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增高痛阈,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起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4.
脑电非线性分析是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脑电信号复杂性和信号间相互联系的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网络功能、相互联系的信息及大脑功能活动变化轨迹等情况。脑电非线性分析在现代医学中主要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麻醉深度监测、睡眠研究等方面,而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则刚刚起步。该法的应用使人们对大脑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75.
一氧化氮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一氧化氯为偏头痛发生的关键因子的假说。防治偏头痛的药物与一氧化氯的关系,一氧化氮致头痛发生的临床研究方面探讨一氧化氮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结果:硝酸甘油的运用引发人类头痛,这种现象头痛与偏头痛自发发作相似,使人们认识到一氧化氮在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近年米提出一氧化氨为偏头痛发生的关键因子。并为引发头痛发生的一系列级联反应的始动因子.一些防治偏头痛药物的研究和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一氧化氪与偏头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一氧化氮在偏头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它小仅扩张血管.还可引发神经源性炎症,激活伤害感觉神经元的敏感性,介导机体内痛觉信号的传导,从而放大其生物学作用,致使痛觉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规律及其参与创伤性脑水肿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3只)和创伤组(92只),创伤组又分为6h,1、3和5天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的大鼠23只,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并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微血管分布密度及超微结构等变化。结果创伤组6h创伤灶周围脑组织中即开始出现MMP-2和MMP-9的表达,MMP-9表达水平在1天达高峰,MMP-2的表达则在5天达到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MP-9表达与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MMP-2在创伤后1、3和5天的表达与创伤灶周围微血管面积密度变化一致。结论MMP-2和MMP-9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形成、炎性反应等过程,并在损伤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从心理一应激反应来研究肝脏象的中医证候是近几年证候研究的热点,肝气郁结证在肝脏象证候中处于核心地位,与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患者多表现为认知、人格等心境障碍,病理反应涉及中枢及外周神经内分泌等调节网络的失衡。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病人发病前3-7天内相关症状,为中风病急性期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症状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中风急性发病病人就诊前3-7天内的相关症状,对数据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症,头痛而痛处不移,食后困顿。阵发性半身无力,嗜睡,次症;手麻,急躁,持续眩晕,头昏沉,头晕,体胖臃肿,颜面正常;伴症;面色晦蝉,气息均匀。结论:头痛而痛处不移为这一时相的首选主要症状,运动障碍方面症状为阵发性半身无力,出现属于意识觉醒障碍的嗜睡症状,病人或见头昏沉,或头晕,或持续眩晕,其它,如急躁,体胖臃肿,颜面正常,或面色晦暗,气息均匀,总之,若病人出现以头痛而痛处不移为主要表现,或见阵发性半身无力。或者伴有嗜睡等症状,表现病人处于中风病急性期始发态的早期阶段;若病人仅见手麻,头昏沉,或头监视器,或持续眩晕,伴有食后困顿,且气息均匀,颜面正常或晦暗,表明病人处于中风病急性期始发态的早期先兆阶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β-EP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测定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β-EP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及其共存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β-EP阳性细胞数增多,4h多于6h,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和舒马普坦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β-EP阳性细胞数增多,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舒马普坦组β-EP阳性细胞数增多,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的表达,增加抗痛物质β-EP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80.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中医脑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中医理论构建了整体研究脑功能的模型 中医学和西医学以不同的认识方法研究同一对象.中西医的本质区别是方法论的不同.西医强调病理生理机制,注重微观,从形质角度研究人体组织、器官、物质的能量代谢及其联系和控制;中医注重宏观整体,通过"以象测脏、司外揣内",构建了一个基于辩证法、对立统一、整体性等思想在内的理论模型."象"是输出于外的"象变量"或"症状变量",是表现于外的客观实际,而"内部变量",包括脏、经络、气血阴阳、风、火、痰、湿、瘀等,则是在简单解剖的基础上对外在客观表现的总结和抽象.中医学是一个系统的、极其难得的资源,包括丰富的药物知识、证候认识、针刺经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