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20例肝气郁结证患者MMPI临床基本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对肝气郁结证患者进行心理测量,以发现肝气郁结证的个性特征。方法20例肝气郁结症患者和20例正常受试者,按年龄、性别配对,采用MMPI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得出两组13个临床量表的得分和MMPI剖面图进行分析。结果肝气郁结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a、D、Pt、Si、Sc、Hs、Hy、Pd9个临床量表T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并且Hs、D、HY、Pd4个临床量表T分高于中国常模,肝气郁结证组MMPI剖面图呈3/1型测图。结论肝气郁结证患者有对身体症状过分关注、社会适应力下降、情绪低落、忧虑、孤独、淡漠、过分依赖、需要关注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2.
"病络"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病机,中医神经信息学研究方向之一是利用脑功能成像、神经电生理学等西医学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可视性依据的研究。脏腑功能失常使脑部络脉病变引起脑神功能改变,在机体未出现形质异常阶段可能是"病脑气络"阶段。中医神经信息学以肝气郁结证为切入点,为"病脑气络"病机找到了客观可视性的证据,为进一步探索疾病的早期干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近15年来临床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趋势。方法:采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近15年来发表的关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148篇,对所收集的文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中医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文献中,频率位于前三位的证型依次为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和心肾不交证。结论:初步总结出近15年来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即实证以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和胆热痰扰证为主,虚证以心脾两虚证、心肝阴虚证和心肝血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则以心肾不交证、肝郁脾虚证和肝阳上亢证为主。  相似文献   
54.
目的运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宏观表征、客观指标及药物反证进行评价。方法 3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肝郁证模型组和柴胡疏肝散组。观察各组大鼠外部表征及体重变化,进行开野、蔗糖水实验,ELISA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以柴胡疏肝散进行反证。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为低落倦怠、兴趣减退、毛发枯乱、便溏、体重增加缓慢;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明显下降,粪便粒数增多;蔗糖水偏好程度下降;血浆ACTH、CORT含量升高;而柴胡疏肝散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本实验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成功建立了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5.
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临床试验和临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评价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简称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段均衡随机法,随机选择受试者进入试验组.应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30例受试者的四诊信息,通过医师判断与仪器辅助判断对比做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诊疗建议.间隔一段时间2次采集受试者信息自身对照,做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评价;对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对30例受试者脉诊结果、舌图的采集分析、闻诊信息采集分析及受试者体质五行分类指标与医师人工诊断结果一致性很好,重复稳定性和四诊辨证及治疗建议结果符合率高,其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结果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整个研究过程受试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具有很好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实现标准所列的四诊合参辅助临床诊断,提出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6.
中西医结合的话题与实践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两种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彼此都不能取而代之。因此,如何对待这两种医学,这两种医学到底能不能结合,如果能够结合,又该如何结合,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将探索中西医学习模式的主要途径和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57.
中医将具有善行多变,动摇不定等特性的致病邪气,取类比象命名叫"风邪",风的产生中医学分"外风"和"内风"两类。由于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袭阳位,而头为诸阳之会,位居高巅,因此易致风邪侵袭而引发头痛。肝为风木之脏,当情志刺激引起肝木失和,肝阳升而无制,肝阳化风,风阳上扰则可致偏头痛。风与头风(偏头痛)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头风(偏头痛)的治疗必用"风药"。"风药"具有以下功用:①祛风;②升阳(升发脾阳、升发肝胆、固肾助气化);③升清(升发清气、升精至脑);④疏肝解郁;⑤助行气血;⑥发散郁火;⑦除湿;⑧引经;⑨开通玄府;⑩熄风。风药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8.
风邪致病在中医病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内、外风致病各有特点,而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风邪致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即针对风邪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9.
患者女,34岁.于1986年16月,无明显诱因,先于面部出现多数紫红色带有光亮丘疹,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60.
文章从古今中医药大家的成才之路探讨中医人才的培养,进而从中得到一些关于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如研读经典医学著作,正视现代医学的发展,注重临床实践,实行中西医结合、不断创新,治学严谨、淡泊名利等,这些都对现代中医人才的培养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