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观察泻肝安神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GAD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肝安神方颗粒,每日1次,每次12 g;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片,每日1次,每次10或20mg,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周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后第2、4、6周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HAMA评分治疗第2、4、6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4、6周后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泻肝安神方治疗GAD与帕罗西汀片疗效相当,但泻肝安神方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前7~30d内相关症状,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尽早诊断和治疗提供症状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缺血性中风病人急性发病前7~30d内的相关症状,对数据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前7~30d内主要相关症状有,主症:手麻,体胖臃肿;次症:口臭,持续眩晕,两目干涩,颜面正常、食后困顿,头晕;伴症:急躁。[结论]手麻是这一时相的首选主要先兆症状;体胖臃肿为这一时相的次要症状;并有以口臭为表现的胃肠道方面症状;和以眩晕为表现的平衡障碍方面症状(病人或见持续眩晕、或见头晕);及以食后困顿为表现的睡眠方面症状;以两目干涩为表现的眼部方面症状;其他,如面色正常,和以急躁为表现的情绪方面症状。总之,若病人平时性情急躁易怒,体胖臃肿,并伴有口臭,但面色正常,而仅见有手麻,或伴有持续眩晕、头晕,或见两目干涩、或伴食后困顿的症状表现,可以认为病人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前的先兆期阶段。  相似文献   
23.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1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158例,取得满意疗效。158例中,治疗半月以内基本痊愈者39例,占24.7%;显效者42例,占26.6%:有效者49例,占31%;无效者20倒,占12.7%;恶化者8例,占5%。总有效率为82.3%,显效率为51.3%。提出要善于掌握通腑的指征和泻下时机,正确运用化痰通腑法;文中并对本方方义做了辨析,认为通腑与通便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组病例均未使用任何抗凝和扩张血管药,说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4.
60例正常成人寸口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技术,初步观察正常成人60例.检测寸口处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加速时间、加速度、减速时间、减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流速比、平均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观察正常成人寸口脉的脉冲多普勒频谱,初步明确了寸口脉的血流速度与时间、血流指数以及平均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正常值范围.研究寸口脉的血流动力学,不仅为研究脉象的搏动力度、流畅程度以及寸口脉血管紧张度的变化提供了定量的客观指标,而且对与之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对中医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难治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但由于近年来中风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以及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尤其是高血压病的早期积极治疗和有效控制,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有越来越轻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火证与非火证的理化指标差异.方法 收集高血压病火证137例与非火证291例,比较2者之间的血常规、肝肾功、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颈部血管彩超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病火证的空腹血糖水平、凝血酶时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和(或)斑块形成及颅内血流异常的出现率均高于非火证(P<0.05,P<0.01)...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高血压病与急性脑梗塞中医症状出现率的差异,总结差异性症状反映的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收集高血压病425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轻症166例及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塞重症51例的症状,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中医症状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与高血压病相比,脑梗塞轻症的口唇紫暗、便干、暗舌、厚苔、滑脉等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28.
贺立娟  王玉来 《中医药研究》2011,(9):1109-1109,1152
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症,一般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对头痛病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记载。头痛作为病名首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动则病:渔(肿),头痛……其所产病:头痛……"。《内经》称为"头痛""首风""脑风"。李杲首先将头痛明确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学及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证大鼠模型,以开野实验、蔗糖水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测定并检测血浆IL-6、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发生了明显变化,血浆IL-6、TNF-α下降,而柴胡疏肝散能上调其细胞因子。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肝郁证大鼠行为学的变化,明显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0.
乌灵参是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菌核,临床使用颇为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调节神经、镇静作用,调节免疫作用,调节内分泌作用和抗贫血作用。在精神心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