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经pCDNA-3.0-CSMD1转染的A375细胞的活性,探讨外源性CSMD1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株,利用前期实验获得的CSMD1基因,构建质粒、转染细胞.A375细胞分为:A组,未转染的A375细胞;B组,经pCDNA-3.0转染的A375细胞;C组,经pCDNA-3.0-CSMD1转染的A375细胞.应用MTT法、细胞周期分析法、细胞凋亡相关检测(DAPI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等方法,检测A375细胞的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C组细胞G1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仅在C组细胞中发现凋亡细胞核固缩,并在48 h内出现核碎裂;C组细胞凋亡率为32.7%,明显高于A组(6.6%)和B组(8.4%)细胞(P<0.05);与A组和B组细胞相比,C组细胞极少迁移至聚碳酸酯膜下层(P<0.05).结论 外源性CSMD1可以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活性,这有可能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依照标准的CAN大鼠模型进行左肾原位移植,受者为LEW大鼠,供者为F344大鼠,另取雄性F344大鼠和LEW大鼠仅行单肾切除术,分别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时,收集各组大鼠的24 h尿量,并检测其尿肌酐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然后取各组大鼠血液标本,测定血清肌酐水平.采用Banff分级标准评定各组肾小球肾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血管内膜增厚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MLC(pMLC)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移植组大鼠术后4周时肾间质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12周时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移行与增殖.移植组大鼠各时相肾组织pMLC和IL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ewis对照组及F344对照组,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大鼠移植肾组织中pMLC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Banff评分等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73(P<0.05)、0.434(P<0.01)、0.525(P<0.01)、0.676(P<0.01)、0.570(P<0.01),在移植后4周时,pMLC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ILK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1).结论 pMLC在慢性移植肾病早期病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移植肾肾小管间质及肾小动脉中pMLC表达上调与ILK的作用机制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phosphate myosin light chain (pMLC) in the rat kidney of 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 model. Methods The left donor kidneys from Fisher (F344) rats were orthotopically transplanted into Lewis recipients. Meanwhile, the F344 rats and LEW rats with resection of the right kidney served as control groups. Animals were harvested respectively at the 4th, 8th and 12th week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 was calculated by urine creatinine of 24-h urin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rats for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reatinine. The expression of pMLC was detected by using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rnistry, and that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Mononuclear cells infiltration of allografts was markedly aggravated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Allografts got severe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ubular atrophy at 12th week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expression of pMILC and ILK was up-regulated in the kidney of CAN ra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as the time went on. The expression of pMIL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24-h urine protein excretion (r= 0. 273, P<0. 05),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r = 0. 434, P<0. 01 ), the number of tubulointerstitial infiltrated mononuclear cells (r = 0. 525, P<0. 01 ), the number of smooth muscle cells (SMC) in vascular wall (r= 0. 676, P<0. 01 ) and the extent of interstitial fibrosis (r= 0. 570, P<0. 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LK and pMLC in CAN rats at the 4th week after transplantation (r= 0. 778, P<0. 01 ). Conclusion pMLC might play an key role in CAN,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ILK might be involv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PKC5种亚型α,βⅠ,βⅡ,ε,δ在该肿瘤亚细胞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SACC及临近正常组织胞浆中均可见PKC-α、PKC-βⅠ,PKC-βⅡ的表达,与临近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胞浆中上述3种PKC亚型表达明显降低(P〈0.01);(2)临近正常组织胞膜中未见PKC  相似文献   
14.
单侧微小型唇裂的个体化修复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单侧微小型唇裂整复术的个体化设计以及人中嵴形态的整复方法。方法在尽可能保留裂隙侧未受累区皮肤的前提下,对9例单侧微小型唇裂患儿采用个体化设计。对于两侧唇峰高度差值小于2n姗的病例,采用局部Rose切口;两侧唇峰高度差值大于2n姗的病例,在裂隙远中侧唇红缘上方皮肤形成底边长度为差值2/3的等腰三角瓣,再用局部倒V型切口消除皮肤猫耳。同时,唇红部形成交叉三角瓣消除唇红切迹。从皮肤切口入路潜行分离口轮匝肌至鼻底,矢状面切断口轮匝肌薄弱处后再从裂隙远中侧肌肉断面作冠状面剖开,交叉重叠口轮匝肌增加入中嵴区肌层厚度;插入皮肤和唇红三角瓣恢复唇弓曲线及唇红丰满度。必要时同期修复鼻畸形。结果采用个体化设计进行微小型唇裂整复术。可以保持1/3--2/3裂隙侧皮肤完整,恢复唇弓对称性、人中嵴形态及唇部丰满度。结论微小型唇裂整复术的个体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恢复上唇的对称性及丰满度,减少手术瘢痕长度,修复后外观理想。  相似文献   
15.
舌根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利  王玉新 《耳鼻咽喉》1997,4(2):94-96
恰当地选择舌根癌外科手术进路,修复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对提高生存率、恢复并保存患者的语言、吞咽等功能是十分必要的。1987 ̄1994年,对23例舌根鳞状细胞癌采取了经咽侧和经下颌骨切开的手术进路,用颈阔肌瓣一期修复舌根咽侧缺损。术后2、3、5年生存情况分别为20/23、13/16、4/7。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部分病人因术后放疗致口腔干燥而影响吞咽。根据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选择手术进路才能充分显露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方法,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背、鼻尖、鼻翼、鼻面沟、上唇及下唇等,最大缺损面积约3.5cm×4.5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5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3∶1。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畸形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白糖中柠檬酸的方法。方法:流动相为5%乙酸,氨基色谱柱。结果:本检测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和部颁标准方法在测定柠檬酸的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白糖中柠檬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在测量胎儿机械性QT间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胎儿心脏无异常的早孕期、中孕期和晚孕期孕妇各100名行胎儿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记录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血流频谱,测量机械性QT间期,即自二尖瓣舒张期A峰结束至下一个舒张期E峰开始的时间,同时测量胎儿心率。 结果 胎儿机械性QT间期和心率呈正态分布,早孕、中孕和晚孕组胎儿机械性QT间期均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225.25~231.21 ms、241.21~248.79 ms和253.23~259.45 ms;不同孕期组间胎儿机械性QT间期和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胎儿机械性QT间期与孕周呈正相关(r=0.499,P<0.01),胎儿心率与孕周呈负相关(r=-0.628,P<0.01)。 结论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胎儿机械性QT间期简便易行,图像清晰且重复性好,可为临床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唇腭裂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唇腭裂(cleft of the lip and palate)是颜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许多学者对其修复治疗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使唇腭裂修复的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唇腭裂修复决非单纯地缝合裂隙,它涉及到相关软硬组织畸形的修复,如:牙槽、领骨、鼻、唇畸形等;同时存在着相关的功能障碍,如:语言、通气、牙[牙合]、心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