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1篇
  免费   2154篇
  国内免费   415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479篇
妇产科学   670篇
基础医学   701篇
口腔科学   525篇
临床医学   2158篇
内科学   2639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576篇
特种医学   7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20篇
综合类   2573篇
预防医学   975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1022篇
  2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94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1194篇
  2015年   1113篇
  2014年   1352篇
  2013年   1385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1094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1096篇
  2006年   1539篇
  2005年   163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进展迅速,在心血管系统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综述分子影像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2.
袁顺辉 《云南医药》2007,28(6):593-596
TAT是HIV-1病毒所编码的一种反式激活蛋白,具有独特的跨膜转运方式。1988年,Green和Frankel首次报道了蛋白转导现象,他们分别独立证实从HIV21病毒分离出的TAT蛋白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㈣。TAT分子中有一个富含碱性氨基酸、具有较多正电荷的多肽片段(TAT48—60),与TAT的跨膜转导有关,被称为蛋白转导结构域(PTD)。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53.
甘露醇因其独特的高渗性脱水及抗自由基的作用,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本文就其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新观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是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长期疗效的难点问题,近年来ATI受体拮抗剂与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ATI受体拮抗剂与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5.
Galectin-3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中的一员,能通过其糖识别域与细胞内糖蛋白、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细胞黏附、分化、迁移、增殖、免疫调节、凋亡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Galectin-3在生殖领域的研究已逐渐被重视,参与胚胎着床、胚胎发生和胎盘形成等过程,与妊娠成功建立和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57.
长期以来,脑出血被公认为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急症,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众多急性期治疗手段,脑出血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处理,且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VⅡ(rFVⅡa)超早期治疗脑出血成为1个新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围绕rFVⅡa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望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上取得突破,且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现将rFVⅡa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8.
心肌梗死(心梗)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成体心肌细胞缺乏足够再生能力,因而梗死后将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并被纤维瘢痕组织取代,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衰是心梗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促进缺血坏死区心肌再生,防止心室重构,已成为防止心梗后心衰发生及降低远期病死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通过细胞移植技术,试图将干细胞移入受损心肌组织中分化为心肌细胞,替代坏死心肌改善心功能。这为心梗后心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干细胞移植治…  相似文献   
59.
Siobhan  M.O  Connor  et  al  李侗曾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2):27-28
感染途径的分布 感染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导致慢性疾病,其途经包括急性感染、持续急性感染、基因持续的非复制性(隐性)感染、对一种可能不是致病原因的感染因子的免疫应答以及恶化。某些慢性后遗症可以通过直接组织损伤或基因整合加以解释,但机体对防御抗感染基本方式之一的炎性免疫应答也多次被确定为导致包括一些癌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感染的原因。炎症也引起多种至今仍然被归类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介导的慢性状态(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局限性回肠炎)。在这些炎性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中,先天的和后天的免疫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外,炎症在感染因子和慢性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已经明了。针对感染的异常细胞和体液应答可以引起从感染到长期后遗症的持续过程与提出的损伤机制一致。  相似文献   
60.
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时章 《广西医学》2005,27(11):1793-1796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一组常见疾病,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其次为口腔黏膜和肌肉,发病率为0.3%-1%,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是与血管形成有关的疾病。本文就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诊断、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