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全胃切除和迷走神经干切断的模型,初步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进食减少、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的原因。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全胃切除组)和C组(迷走神经干切断组),观察B、C组手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血浆胆囊收缩素、胃动素含量、近段小肠上皮单糖转运体GLUT5和SGLT1的mRNA表达情况等指标,并和A组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明显下降。家兔术后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不大,胆囊收缩素含量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14天升高(P〈0.05)。B组家兔十二指肠和空肠GLUT5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和〈0.01)。在十二指肠和空肠B组家兔SGLT1 mRNA表达均无变化(P〉0.05)。C组家兔术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与胃动素相关的消化间期小肠蠕动和食物排空速度可能未出现改变,而胆囊收缩素含量上升可能与中枢性摄食抑制?食欲下降有关;胃切除后家兔小肠近段GLUT5 mRNA表达明显下降,SGLT1 mRNA表达无变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在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婴儿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 7个月,因面部及腰、腹、臀、双侧股部暗红色斑块 4个月,于 1999年 10月 4日就诊。患儿在 3个月时脐左侧起一鸽蛋大红色结节,有触痛,未予处理。 10余日后发现腰、腹、臀部、两股及两腮相继出现大片类似皮疹,但无触痛,首发皮疹渐变平,呈暗红色。患病前后无发热、畏寒,精神好,睡眠、吃奶及大小便均正常。患儿系头胎,父母非近亲结婚,出生时在当地医院足月剖腹产 (其母有妊娠高血压症 )。出生后健康,无外伤及用药史,母乳喂养,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精神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两腮、…  相似文献   
13.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从早期胚胎中发现的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无限增殖及诱导分化成几乎机体所有类型的细胞,按组织来源可分为由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的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通常所讲的ESCs即由早期胚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骨髓来源细胞(BMDCs)移植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n=8)通过尾静脉移植BMDCs;对照组小鼠(n=8)通过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两组小鼠血糖的变化、胰岛数量、胰腺组织形态学特征及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后第4周血糖出现明显下降(20.7±5.2)比(27.1±1.4)mmol/L,P<0.05,并持续下降至第6周(16.9±6.0)比(27.7±0.3)mmol/L,P<0.01,胰岛数目显著增加(22.9±4.8)比(11.6±5.2)个,P<0.01;实验组小鼠胰岛周围和胰岛内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部分GFP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D34,但未发现同时表达GFP和insulin的细胞.结论 BMDCs移植能促进糖尿病小鼠胰岛的修复和再生,但BMD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不能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CD34阳性细胞在损伤胰岛修复和再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伴泛发性扁平黄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历摘要:患者,男 50岁,于 4年前无明显诱因眼周出现黄色斑块,以后在颈、上胸和上臂相继出现同样皮损,局部无自觉症状。 2年前上述损害明显变大增多。平素体健,无高脂饮食习惯及烟酒嗜好, 2代家系中未见同样病史,无高血脂症及糖尿病家族史。体检: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上下眼睑处为隆起环绕睑周的黄色斑块,边缘轻度浸润,颈部两侧、躯干上部和上臂均见豌豆至枣大小橘黄色扁平结节或斑块,表面光滑,触之质硬无疼痛 (见照片 1)。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 (TG)1.45mmol/L(正常 0.32~ 1.8mmol/L),总胆固醇 15.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参与基本技能培训的现况。方法 2020年7月对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参与外科基本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7份,其中73名(83.9%)受访者参加过至少一项培训。非博士研究生学历以及接受第1年培训的受访者对培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非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参加外科吻合器械使用基础培训的比例显著高于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P<0.05),而接受第1年培训的受访者参加外科缝合基础培训和腹腔镜手术基础培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接受第2、3年培训的受访者(P<0.05)。受访者评价最高的培训课程是外科能量器械使用基础培训。博士研究生学历受访者对外科缝合基础培训的评价明显高于非博士研究生学历受访者(P<0.05),接受第2、3年培训的受访者对外科能量器械使用基础培训的评价明显高于接受第1年培训的受访者(P<0.05)。92.0%(80/87)的受访者认为影响自己参加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60.9%(53/87)的受访者希望培训课程安排在“工作日白天”。受访者普遍认为培训课程的实用性最为重要。博士研究生学历受访者比非博士研究生学历受访者更重视培训的先进性(P<0.05),而参加过培训的受访者比未参加过培训的受访者更重视培训的系统性(P<0.05)。结论 临床技能培训应充分考虑学员的不同资历背景和实际需求,差异化设计课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同时,课程内容应坚持实用性,将系统性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9年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8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产生继发耐药,采取手术切除复发和转移灶(特别是耐药病灶)联合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死亡,存活96个月;其余7例仍存活,目前存活时间65~145个月,平均98.6个月。结论 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GIST,选择手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参考肿瘤的基因状态,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是从早期胚胎中发现的可在体外培养并无限增殖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正常核型,表达干细胞典型标记物及高端粒酶活性。Oct3/4基因及许多细胞因子对ESC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一定条件下ESC在体内、体外都可诱导分化为几乎机体所有类型细胞,在人类组织器官移植和基因治疗、人类胚胎发育机制研究、新药研制与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标记物、增殖分化的可能机制及应用研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58例胃癌组织中Th1细胞因子TRAV10、IRF1、TBX21、CD3Z、GZMB、GNLY、GATA3和IFNG8种Th1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58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58例胃癌患者中位随访期为42.5(1~64)个月。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为84.5%和72.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癌栓、GNLYmRNA表达水平及Th1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与胃癌术后生存有关(均P〈0.05)。GNLY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和下调者3年生存率分别86.2%和58.6%.Th1细胞8因子任意上调和全部下调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Thl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是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在Th1细胞因子中.GNLY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但并不是独立因素。Th1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是否存在骨髓来源肝细胞。方法使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24h内移植入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肝脏中的骨髓来源肝细胞。结果骨髓移植后在8周的观察期内肝脏中始终存在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2、4、6、8周肝脏中存在现骨髓来源的表达AFP的未成熟肝细胞,移植后4、6、8周时肝脏中检测到骨髓来源表达ALB的成熟肝细胞。结论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存在骨髓来源肝细胞,骨髓可能是急性肝损伤后肝再生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