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通过比较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来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RA患者、60例非RA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同时应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RF,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nti-CCP和AKA的检测灵敏度与RF接近,但二者的特异性均高于RF。Anti-CCP和AKA在RA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2.5%和43.8%,但在RF阳性的RA患者中,Anti-CCP和AKA的检出率为71.1%和68.4%,显著高于RF阴性组的检出率16.7%和21.4%(P<0.01)。结论:Anti-CCP和AKA是检测RA的一项特异性较高的血清学指标,且可以作为RA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2.
我们通过对祖国医学“痰饮”的学习,认为“痰饮”贯穿整个肺心病病程的始终,是肺心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肺心病以“痰饮”分型,不仅是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并且还体现了中医的辨病分期与西医的辨病分期相结合。我们试将60例肺心病病人以“痰饮”分型及其疗效分析如下。 病人 本组共60例均为符合于1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者。住院患者均为急发期42例,门诊18例均为缓解期病例。  相似文献   
113.
引火归元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根据糖尿病是由阴虚而引起虚火上浮的原理 ,在应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引火归元药进行对比观察治疗5 0例 ,收到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共 5 0人 ,其中男 3 8例 ,女 1 2例 ;年龄 1 8~3 0岁 8例 ,3 1~ 4 0岁 1 2例 ,4 1~ 68岁 3 0例 ;病程 6个月~ 2年 3例 ,2~ 3年 1 0例 ,3年以上 8例。  尿糖 ( ) 5例 ,( )以上 3 5例 ,血糖 1 0~1 3mmol/L 1 7例 ,1 3mmol/L以上 3 3例。1 .2 观察指标  常规检测血糖、尿糖、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眼底等。1 .3 观察方法   5 0例病人随机…  相似文献   
114.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三维定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间盘突出的三维定位,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依据。方法:对40例椎间盘突出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得到矢状位图像。用1-4四个数字代表突出髓核在横断位上的位置,在横断位或矢状位上测量髓核后突的程度,在矢状位上测量髓核上下移位的长度。按照左右、前后、上下的顺序来描述髓核突出的部位、后突程度和长度,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三维定位提供的部位、程度和长度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多平面重建图像和三维定位方法是可靠的,可为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提供更精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免疫介导的腺体受累导致眼干、口干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疲劳、骨骼肌疼痛和其他全身症状。B淋巴细胞活化是pSS的一个主要特征, 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异位生发中心形成和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相关。目前针对pSS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基本为致力于改善干燥症状,故需逐渐探索与pSS相关的特异性免疫疗法。作者对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调节B细胞治疗pSS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联合检测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IgM)水平,探讨anti-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59例RA患者(RA患者组)、128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ti-MCV和anti-CCP水平,并采用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RF-IgM含量,从实验数据中得到各实验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ntiMCV、anti-CCP和RF-IgM对RA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1%、76.7%和82.7%,特异性分别为93.2%、95.1%和80.1%。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灵敏度降低到70.2%;但特异性增加到98.7%。如同时检测anti-MCV和anti-CCP,并以二者中任何一种指标为阳性标准,那么,对R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97.6%。结论:anti-MCV和anti-CCP是诊断RA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指标,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较单一检测anti-MCV或anti-CCP具有更好的RA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云克对地塞米松诱导的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5mg/kg地塞米松肌注,1次/周,连续注射12周,对照组肌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DEXA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各组均取2只处死,HE染色观察股骨结构的病理改变鉴定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后,治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云克(0.05 μ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周,连续注射15周,治疗前后尾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和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后的股骨骨密度,之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股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股骨骨保护素的变化,HE染色观察骨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 (1)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经地塞米松处理12周后,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病理改变为骨小梁稀疏、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断裂,而对照组骨小梁结构较完整.(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骨特异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骨特异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模型组和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股骨骨保护素表达明显增加.(6)云克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股骨有新生骨小梁的广泛形成,骨小梁结构破坏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云克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督脉穴、夹脊穴电针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组到电针组、生物反馈组、电针生物反馈组。3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电针组取穴督脉、夹脊穴,生物反馈组进行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电针生物反馈组在电针组的基础上加上电子生物反馈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评分,盆底肌的肌电指标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评分,盆底肌的肌电指标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电针生物反馈组疗效优于单一电针组和生物反馈组治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督脉、夹脊穴电针联合电子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且疗效优于单一电针治疗或单一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119.
目的通过分期微创手术的方式(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成人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评估分期微创手术在恢复病人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分期手术治疗的20例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EOS成像系统来评估病人术前和术后站立位时冠状面、矢状面、骨盆参数变化。所有病人随访2~5年。比较术前和术后各项参数。结果一期经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231±48)min,术中出血(253±80)mL,第二期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时间(155±33)min,术中出血(326±99)mL。两次手术间隔7~42 d。一期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二期微创后路固定后这些参数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冠状面上Cobb角从初始(43.1±7.3)°经一期手术后降至(11.4±4.0)°(P < 0.01),二期手术后降至(5.5±1.9)°(P < 0.01)。在矢状面上,腰椎前凸角从(16.8±8.4)°提高到(30.2±6.8)°(P < 0.01),二期手术后恢复到(37.1±4.0)°(P < 0.01)。矢状面垂直轴从(10.5±2.4)cm降至(5.3±2.1)cm(P < 0.01),二期手术后再降至(3.1±1.5)cm(P < 0.01)。在骨盆参数方面,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从(33.6±9.6)°下降至(17.8±4.5)°(P < 0.01),二期手术后降至(9.9±3.7)°(P < 0.01)。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腰痛、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结论对于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侧路椎体间融合术可同时纠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分期微创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0.
背景:近期研究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针对T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能力,但对于其是否可以对巨噬细胞起到相应的免疫调控能力还不清楚。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J774.1细胞共培养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方法: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按照2×10^7孔分别接种于transwel 的上层小室和24孔板中,再利用含1 mg/L脂多糖的培养液重悬J774.1细胞,将J774.1细胞接种到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transwel 下层小室和24孔板中,同时设立未激活J774.1细胞阴性对照组和脂多糖激活J774.1阳性对照组。培养48 h收集细胞样,提取RNA样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 水平。 结果与结论:相对于单纯脂多糖激活的阳性对照组J774.1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J774.1细胞的接触型混合培养可以明显降低J774.1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而非接触共培养组中,只有白细胞介素6 mRNA 水平发生了明显的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脂多糖激活 J774.1细胞的免疫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