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目的 探讨气管端端吻合术与腔内介入治疗在治疗气道狭窄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1990年2月至2008年2月18年间采用端端吻合术及腔内介入治疗共53例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2~80岁,平均38岁.分别是狭窄袖切端端吻合术26例、球囊扩张术14例、支架置入术13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1~204个月(44.94±54.56),失访8例(吻合术5例,球囊扩张术2例.支架置入术1例).再狭窄12例,其中端端吻合术再狭窄2例(9.5%);球囊扩张术再狭窄6例(50%);支架置入术肉芽增生再狭窄6例(50%).三种治疗方法中端端吻合术再狭窄率最低(χ2=8.869,P=0.012<0.05).结论 由于端端吻合术较低的再狭窄率及较理想的预后,我们认为目前气管端端吻合术应作为气道狭窄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42.
张振  王武军  王振康  邹小明 《广东医学》2012,33(17):2614-2616
目的探讨心脏白塞病致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表现及再次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心脏白塞病术后瓣周漏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8~69岁,平均(27.3±18.1)岁;术中探查发现主动脉瓣脱垂6例,主动脉瓣穿孔1例1,例再次Bentall手术患者术中发现Homograft瓣膜穿孔,1例患者合并右冠状动脉开口闭塞,1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再次手术患者合并升主动脉夹层;所有患者发现瓣周漏距首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时间为4~13个月,平均(8.3±2.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根部扩大替换术,彻底切除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采用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法进行Bentall手术,其中采用人工带瓣管道5例次,采用Homograft 3例次。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4~157 min,平均(127±11.6)min,体外循环时间163~251 min,平均(201±37.1)min。术中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均为顽固性低心排,1例患者术后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予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无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主动脉根部扩大替换术使人工瓣环同心肌进行愈合,可避免远期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胸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2007年20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始治疗时有20例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为根治术加术后化疗,12例患者为肿物切除术后加全身化疗,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0%和58.0%(P=0.006);随访时间1个月至10年,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7.0%和23.0%:其中20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8.0%和27.0%.结论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根治性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放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4.
目的 筛选食管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食管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食管组织,提取组织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选取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3个点和在正常食管组织中高表达的3个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将获得的肽质量指纹图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差异蛋白质,利用RT-PCR方法验证蛋白质组筛选结果.结果 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食管癌和食管正常组织蛋白质的二维电泳图谱,经鉴定发现了鳞状细胞癌抗原1、细胞角蛋白4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磷酸丙糖异构酶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热休克蛋白27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RT-PCR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差异蛋白质的可靠性.结论 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做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45.
目的 设计在非体外循环情况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特殊装置,并对其实用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根据心内直视手术特点,设计出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利用该装置在5个游离猪心房间隔缺损模型上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验证该装置的实用性,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使用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可以完成房间隔缺损的直视手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对某些类型的心内直视手术较为理想,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46.
植物药有效成分蜕皮甾酮对伤口促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量  吴旭  王武军 《新中医》2007,39(4):106-108
目的:分析植物药有效成分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兔创伤模型的促愈作用。方法:将2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每只兔制备成含有4个全皮层缺损的创伤模型后,每个创伤缺损分别予以正常对照、地塞米松、蜕皮甾酮、云南白药处理,分别于造模后3、6、9天分批处死3组兔,取创伤缺损局部组织,做超薄切片,电镜对比观察不同时间各处理因素对伤口作用的差别。结果:术后3天,各处理因素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9天,蜕皮甾酮组、云南白药组分别与地塞米松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组、地塞米松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镜观察显示,创伤早期各处理因素创面均以组织及细胞崩解为主;术后6、9天观察到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较其他2组明显促进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生成,促胶原纤维形成;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促愈效果相似。结论: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兔创伤缺损模型有明显促愈作用,可为临床促愈用药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7.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79例,围术期采用综合性降肺动脉压措施,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前列腺素E1,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早期死亡6例(7.59%),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8例(10.12%)。随访62例,所有肺动脉高压均降至中度以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肺动脉高压性质并行降肺动脉压治疗、围术期注意维护心肺功能,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48.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临床分析: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合理治疗模式.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7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胸腺淋巴瘤并接受治疗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初始治疗时有20例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为根治术加术后化疗,12例患者为肿物切除术后加全身化疗,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0%和58.0%(P=0.006);其余有5例患者仅接受全身化疗,2例患者仅接受肿物切除手术.24例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取得完全缓解,1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患者疾病进展.随访38个月.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7.0%和23.0%:其中20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8.0%和27.0%.随访中有16例复发.结论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以中高度恶性淋巴瘤为主;根治性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放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