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660篇
预防医学   294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14篇
  3篇
中国医学   362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及空腹静脉血采集,并采用灭菌棉拭子擦拭创面拭取分泌物用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多重耐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 12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MDROs感染情况分析,年龄35~85岁,平均(61.03±11.19)岁,糖尿病病程1~29年,平均(12.32±7.16)年。多重感染者210例,多重感染率为4.10%。共分离出265株MDROs,居于前3位的MDROs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41.13%)、铜绿假单胞菌61株(23.02%)、大肠杆菌58株(21.89%)。主要的MDROs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100%耐药,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100%耐药,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暴露史(OR=1.962)、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OR=1.970)、骨髓炎(OR=4.323)、神经缺血性伤口(OR=1.269)和抗菌药物疗程≥5 d(OR=1.487、3.274、1.602)是糖尿病足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暴露史、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与发生MDROs感染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症状性低血压是肾功能衰竭病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高达 2 0 %~ 40 %。其原因错综复杂。症状性低血压常发生在血液透析的中后期 ,本文对血液透析中后期进餐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进行观察 ,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在我院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共 2 0例。其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 7岁 ,平均 38± 11.2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14例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性肾衰 8例 ,糖尿病性肾衰 4例 ,高血压性肾衰 2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6例 ,其中感染性休克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植物在水分亏缺下土壤微生态环境、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反应机制,以三叶期药用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实验,对不同干旱梯度(正常供水、轻度、中度、重度干旱)下大黄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水平下药用大黄根部黄酮类、酚类、萜类以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变化明显,轻度干旱胁迫下大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其根部芦丁、大黄素、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显著升高,重度干旱胁迫下芦丁、大黄素、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种植药用大黄的根际土壤中细菌数目、多样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土壤,随干旱程度加剧,大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丰富度指数降低。水分亏缺下蓝藻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以及链霉菌属、放线菌属等是药用大黄根际的优势菌群。药用大黄根部芦丁、大黄素相对含量与蓝藻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相对含量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适当的干旱胁迫能从生理诱导和增加与有益微生物之间的联系2个方面,提高药用大黄根部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相似文献   
14.
产气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酶。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是观测血管内部结构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基于IVUS图像的内膜和中外膜边界的提取是实现冠脉粥样硬化精准诊断的前提和关键。针对IVUS图像结构复杂、对比度低、边界提取困难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ransUnet网络的分割方法。首先,针对IVUS图像边界提取难点,对边血管、血管分叉、导丝伪像、阴影等4种图像结构进行建模,并基于建模结果予以定向数据增强;而后,结合IVUS图像的环状结构分布特点,在TransUnet网络中提出了Polar-bias归纳偏置的策略,并对IVUS图像进行像素级的分类;最后,基于分类结果优化GVF snake模型的外力场,进而提取IVUS图像的内膜和中外膜边界。采用国际标准IVUS图像数据集(两组不同中心频率,共512幅图像)对算法进行评测,引入JMard距离(JM),Hausdorff距离(HD)和面积差异百分比(PAD)等3个评测指标,在数据集A中JM为0.87, HD为0.87, PAD为0.18,数据集B中JM为0.91, HD为0.25, PAD为0.08。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两组数据集的内膜及中外膜提取问题中的表现均...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性病病原体构成比率已经发生了变化,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病例日趋增多。现将黑龙江省性病防治中心性病门诊女诊室1996年10月~1997年12月就诊者的病原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40年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介绍和阐述,认为目前随着该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诊断与治疗也倍受医药工作者的重视,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有着光明前景,但在该病诊断与疗效的评估上仍需在量化与客观化上加强研究,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制定出更为客观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过山蕨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宁  吴永军  李铣  王金辉  王楠 《中草药》2005,36(2):182-184
过山蕨又名马蹬草、还阳草、过桥草,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sibiricusRupr.的全草,主产于我国东北山区,历代本草未见有关其药用记载。1974年,曾于民间发现过山蕨全草泡茶饮用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具有疗效,以香油敷于恶疮、脉管炎等破溃处有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1]。现代  相似文献   
20.
本院收治1例腹部钢筋横段贯通穿透于体内不能平卧,需紧急手术的患者,采用了骨科牵引手术床置特殊体位下完成手术。现就骨科牵引手术床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