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组学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到肿瘤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之中.目前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胃肠肿瘤患者组织、血液、尿液、粪便中已发现了一些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胃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单剂量和多次重复剂量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51例患者随机进入单剂量组(A组,232例,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 化疗前静滴 d1)或多次重复剂量组(B组,219例,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 化疗前静滴 d1、d3、d5;化疗时间≤2天的患者,如果在化疗后第4天无呕吐、恶心发生,第5天停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分析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化疗全程的恶心、呕吐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A组(52.97% vs.38.36%, P=0.002)。A、B两组在急性期恶心、呕吐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19% vs.62.56%, P=0.340),但在延迟期B组恶心、呕吐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A组(65.30% vs.46.98%, P<0.001)。A、B两组在急性期呕吐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4% vs.87.21%, P=0.860),但在延迟期B组呕吐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A组(89.95% vs.71.12%, P<0.001)。A、B两组在急性期恶心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差异(58.19% vs.62.56%, P=0.340),但在延迟期B组恶心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A组(66.21% vs.51.72%, P=0.0018)。B组解救治疗率低于A组(11.42% vs.19.83%, P=0.014)。A、B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9%和10.05%(P=0.390)。结论 多次重复剂量盐酸帕洛诺司琼较单剂量盐酸帕洛诺司琼可以提高化疗患者的延迟期恶心、呕吐完全缓解率,且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A(LDH-A)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肠型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DAC1蛋白在慢病毒介导的LDH A siRNA转染肠型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1例肠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DH-A与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DH-A蛋白在SGC7901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且LDH-A的沉默可显著下调HDAC1的表达。肠型胃癌组织中LDH-A蛋白的高表达率为54.8%(362/66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2.9%(85/6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型胃癌组织中HDAC1的高表达率为51.3%(339/66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4%(102/6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A与HDAC1蛋白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4, 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A与HDAC1均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优于其他组合(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A与HDAC1表达均为肠型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在肠型胃癌中, LDH-A与HDAC1的表达呈正相关,采用LDH-A和HDAC1双靶点抑制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检测外周神经侵犯(PNI)在人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关性以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669例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神经侵犯的发生情况及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的发生与浸润深度、癌栓、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EGFR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NI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26.4%,低于阴性组的43.3%(P<0.05)。结论 胃癌患者发生PNI与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EGFR可能是参与胃癌发生PNI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分为≤30岁组、31~70岁组和>70岁组。对3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胃癌组之间在组织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存在差异,≤30岁组具有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进展快的特点,其总生存率及预后最差,其次为>70岁组,31~70岁组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年龄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检测HER-2、EGFR、VEGF等9个基因在胃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组合方式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第一组胃癌组织样本的组织芯片中EGFR、HER-2、ANXA1、p-mTOR、GRB2、mTOR、p53、VEGF和PCNA共9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初筛,选出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然后在第二组胃癌组织样本中进行验证,分析其表达组合方式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EGFR、HER-2、ANXA1、p-mTOR、GRB2、mTOR、p53、VEGF和PCNA基因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28.6%、35.5%、46.5%、48.0%、50.8%、55.1%、59.4%和89.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mTOR、VEGF、ANXA1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mTOR、VEGF、ANXA1基因表达以+/+/-和-/-/+组合方式占样本中的多数,且这两种组合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p-mTOR、VEGF和ANXA13个指标的优化组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及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7.
王兵  徐永华  许青  高勇  王杰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26(5):317-318,F004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人乳腺癌SK-BR-3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亮氨酸掺入法检测TP40对SK-BR-3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用过量EGF竞争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SK-BR-3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出大量黄色的EGFR阳性染色,TP40浓度为1-100ug/L时,对SK-BR-3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过量EGF能完全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提示:人乳腺癌SK-BR-3细胞能高水平地表达EGFR,重组TP40对SK-BR-3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用部位为细胞的EGFR。  相似文献   
38.
转移抑制基因是一类只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但不影响肿瘤发生和生长的基因.MIM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候选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转移性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比其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MIM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q24.1上,通过一段富含脯氨酸的序列和具有的WH2结构域结合肌动蛋白,具有调控细胞骨架的作用,其多结构域的特点使其还具备支架作用.MIM可能的同系物MIM-B同样被认为编码一种假定的转移抑制蛋白.  相似文献   
39.
慢性心理应激对小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心理应激C57/B6小鼠荷瘤模型,观察应激反应对肿瘤生长、转移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肿瘤组织MVD、KDR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6雄性小鼠40只分为A组(16只)、B组(16只)和C组(8只),A组移植肿瘤后每天行束缚应激;B组移植肿瘤后未行应激诱导;C组为正常对照.2周后检测肿瘤大小、质量、肺部和肝脏转移病灶数量,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局部CD31阳性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VEGF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局部VEGFR2(KDR)表达水平;RT-PC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水平.结果: A组荷瘤小鼠的肿瘤质量和体积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病灶数量上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瘤局部MVD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A组较B组、B组较C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肿瘤组织KDR表达水平及HIF-1α转录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慢性心理应激能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增长.  相似文献   
40.
人参皂甙Rg3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人参皂甙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 CAM和小鼠 Lewis肺癌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 Rg3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结果 Rg3浓度为 0 .1 m M、0 .5 m M时 ,抑制鸡胚 CAM的血管指数 (BI)分别达到 6 2 .4%、45 .6 %。而给予小鼠 Rg3灌胃剂量分别为 5、1 0、2 0 mg/kg/隔日 ,连续 2 0天后 ,观察到 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2 3.0 4%、31 .30 %、47.1 0 % ,同时观察到 Rg3组的新生血管数也明显减少。免疫组化证实 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内 b FGF的表达。结论 Rg3可明显抑制 Lewis肺癌的生长并抑制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