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初步了解生酮饮食( ketogenic diet,KD)添加治疗对儿童癫痫性痉挛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及依从性。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KD添加治疗的20例癫痫性痉挛患儿,总结其临床特点,并临床随访。结果20例癫痫性痉挛患儿,男14例,女6例,年龄10个月至8岁2个月,<1岁2例,~3岁10例,~6岁5例,>6岁3例。隐源性癫痫12例,围生期脑损伤6例,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及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各1例。20例患儿均以痉挛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其中7例患儿同时伴随其他发作形式,包括部分性发作泛化全身、阵挛发作、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不典型失神持续状态。19例患儿诊断为婴儿痉挛症或晚发性癫痫性痉挛,1例诊断为Lennox-Gaustaut综合征。20例患儿病程最短11 d,最长7年9个月。1例患儿因口服抗癫痫药物后短期(11 d)出现较严重肝功损害,予KD治疗,余患儿均为难治性癫痫。20例患儿中6例完全缓解,占30%,1例患儿癫痫发作明显改善,达Engel分级Ⅱ级。12例患儿大运动能力进步,6例患儿同时出现语言能力进步。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和代谢紊乱,均较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疗程>6个月者8例,其中4例仍继续治疗,其余12例因短期治疗无效、饮食不耐受、腹泻、治疗过程中饮食控制欠佳及复发等原因终止治疗。结论 KD添加治疗对癫痫性痉挛治疗有效,短期内尚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还需要加强长期管理,改善饮食配方,提高优质脂肪比例,对更大样本进行更长时间临床观察,为癫痫性痉挛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及更多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应用综合治疗联合积极预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案,将所有患儿完全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治疗与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应用综合治疗联合积极预防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管理效果与患儿家属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48(96.00%),而对照组有效率为34(6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管理满意度为49(98.00%),对照组患儿管理满意度为41(82.00%)实验组患儿家属对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应综合治疗联合积极预防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其治疗效果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对促进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康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效能及治疗指导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且均接受3D-CTA检查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及在治疗指导中的价值。结果 212例患者经3D-DSA检查,9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203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51个;3D-CTA检查,17例未检出动脉瘤,19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43个,诊断效能:灵敏度95.57%,特异度88.89%,准确率95.28%,阳性预测值99.49%,阴性预测值47.06%。3D-CTA诊断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诊断符合率为96.05%、97.01%、89.66%、80.00%,其余部位符合率均为100.0 0%。3D-CTA和3D-DSA检查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和瘤体颈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69例术后采用3D-CTA复查,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夹位置与数目,患者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瘤颈无残留。结论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提供影像学信息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制ICU病人身体约束决策量表(成人版),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为ICU成年病人身体约束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形成条目池,结合专家评议法形成初始版量表,然后进行预调查,检验后修改得到暂定版量表,再选取147例ICU成年病人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正式调查后得到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41,两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71,0.831;评定者间信度为0.948;内容效度为0.939;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量表总体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903%。最终形成含有两个维度(自身能力、外显行为)、7个条目的量表。[结论]形成的ICU病人身体约束决策量表(成人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ICU成年病人身体约束实施的测评工具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6.
笔者报道了一例交叉异位融合且左肾区囊肿患者的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该类肾畸形发病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该病特点,还通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畸形肾的功能状态,旨在为该疾病的检出、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大鼠深部组织损伤模型,观察和评价该模型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个正常组和4个实验组,利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法,对4个实验组大鼠建立压疮深部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从整体、组织和生化3个层次对压疮深部组织溃疡进行观察。结果正常组皮肤及肌肉组织肉眼及镜下观察结构完整;实验组受压组织初期出现轻度凹陷、水肿,但表面皮肤尚完整,随着时间延长,至第7天起逐渐出现少许破溃现象;进一步的病理切片观察显示皮肤、皮下、肌肉组织全层受损,各组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复层鳞状上皮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层次欠佳,肌纤维广泛变性,横纹结构逐渐消失;镜下观察受压早期,第0天肌肉组织即已受损,且据第14天组的观察发现肌肉组织后期修复较皮肤缓慢;Tunel染色检测皮肤及肌肉组织凋亡情况,各实验组(第0、4、7、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利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法构建的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具有组织坏死、炎症细胞聚集、细胞凋亡等特征,其病理变化符合压疮临床病理特点,且成模时间短,可控性强,是一种理想的用于研究压疮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尿道周围及坐骨神经近端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否可以提高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尿道闭合压。改善其储尿能力。方法模拟绝经和产伤构建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并用漏尿点压力(LPP)、最大膀胱容积(MCC)及“模拟喷嚏”实验进行检测。将hUCMSCs分别注射移植到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尿道周围及坐骨神经近端。1个月后再次检测漏尿点压力及最大膀胱容积。结果移植后1个月,尿道周围治疗组与尿道周围模型组MCC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道周围治疗组LPP增高,尿道周围模型组LPP降低,两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1个月.坐骨神经治疗组MCC和LPP与坐骨神经模型组相比,其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移植到尿道周围可以提高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尿道闭合压,但不能改善其储尿能力;而移植到坐骨神经近端短期内不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储尿能力。  相似文献   
29.
30.
王晓慧  何清丽  李晓昕  李丹丹  杜莎  张燕 《全科护理》2020,18(20):2597-2599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2019年1月—2019年10月郸城县16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风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儿年龄≥5岁(OR=1.555,95%CI:1.069~2.261)、经常食用甜食(OR=1.470,95%CI:1.006~2.148)、经常饮用碳酸饮料(OR=3.163,95%CI:2.150~4.653)、开始刷牙年龄2岁(OR=0.527,95%CI:0.305~0.911)、每天刷牙次数≤1次(OR=1.551,95%CI:1.021~3.355)、父母一方有龋齿(OR=1.855,95%CI:1.240~2.775)、父母不能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OR=0.584,95%CI:0.355~0.959)、父母对牙齿健康知识不知晓(OR=0.397,95%CI:0.268~0.589)、文化水平偏低(OR=2.374,95%CI:1.504~3.747)及护理人员未定期进驻幼儿园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OR=0.542,95%CI:0.354~0.689)是引起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本次调查地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率较高,应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教,以减少本地区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