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验证肺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肺肾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进行 ;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心益气活血胶囊及金咳息胶囊 ,每次 4粒 ,日服 3次 ;疗程均为 3个月 ,随访 3个月。结果 肺心益气活血胶囊能明显改善咳嗽、气喘活动后加重等症状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显效率 46.9% ,对照组总有效率 80 % ,显效率 30 %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 ,且能改善肺功能 ,提高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 ,与去年同时期比较感冒次数减少。治后 3个月与随访疗效比较无差异。结论 肺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疗效肯定 ,远期疗效稳定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2.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优势,提出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思想教育基地建设、环境建设和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3.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冠心病(CHD)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状硬化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炎症的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敏感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大量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Hs—CRP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发病危险度升高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患者Hs—CRP水平.旨在进一步确证Hs—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凯力康对大鼠脑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三氯化铁局部涂抹损伤血管形成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以脑梗死范围、行为障碍、脑组织病 理改变为观察指标,研究凯力康(kallidinogenase)对脑血栓所致局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凯 力康3.50×10-3、8.75×10-3、17.5×10-3PNAU/kg于术后30min静脉注射,能剂量依赖地明显缩小脑栓塞 24 h的脑梗死范围,改善行为障碍。维脑路通50 mg/kg的改善神经症状的作用与大剂量凯力康(17.5×10-3 PNAU/kg)作用相当.而其缩小脑梗死面积的作用与凯力康8.75×10-3PNAU/kg的作用相当。脑组织病理检查显示, 不同剂量的凯力康组动物大脑中动脉内血栓溶解、断裂,溶解后残留的血栓成空洞状、蜂窝状.脑组织缺血病变较 轻。维脑路通50 mg/kg能部分溶解、断裂大鼠大脑中动脉内血栓,残留的血栓成空洞状、蜂窝状,脑组织缺血病 变较轻,其作用强度与凯力康中剂量的作用相当。以上结果提示,凯力康可能通过抑制脑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血栓 形成所致的局部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55.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过去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及静脉造影。由于DVT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仅有50%左右。静脉造影的准确性虽然很高,因具有损伤性,不宜重复、费用较高等缺点,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国外开展了许多无损伤检查方法的探索,其中以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后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院自1990年7月~1991年6月使用B型超声方法对46条可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及同静脉造影对比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本文选用了5例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男4例,女1例,年龄8~27岁,平均16岁。所用仪器为日本AlokaSSD-870型及美国Acu-son128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2.5MHz及V4C。由于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57.
副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影像学分析秦秀云,王晓岩,田华患者女性,53岁,1年前因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头晕、头痛、耳鸣、恶心、血压为24/16kPa,口服复方降压片后缓解。此后症状加重血压高达34.7/17.3kPa入院,系统查体仅有左肾区叩痛。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44岁.平素月经规律,4~5 d/30 d.3个月前因停经40~50 d,尿HCG阳性,于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自述吸出物可见绒毛.18 d前阴道再次出血,量较多,未见烂肉样及水泡样组织排出,尿HCG阳性,当地医院考虑不全流产,行清宫术.10 d前下腹持续坠痛,加重2h入院.查体:Bp 90/60 mm Hg (11.91/7.98 kPa).内诊:子宫前位,质硬如孕10周大小,表面光滑,压痛明显.左附件可触及直径约8 cm形态不规则包块,与子宫界限不清,活动度较差.盆腔彩超检查:子宫68.0 mm×60.8mm×50.6 mm,形态饱满,宫内可见10.8 mm×11.1 mm不规则无回声,内可见线样分隔.宫底浆膜面局部回声不规则,似觉中断,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CDFI检查:宫壁可见丰富的斑片状彩色血流信号(图1).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静脉血清及胎儿脐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MIF和HMGB1含量的测定,分别测定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及30例正常对照组产妇静脉血清及胎儿脐血中MIF和HMGB1的含量。结果 MIF和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对照组血清及胎儿脐血中均有表达。MI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清中含量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9.82,10.04,P值均〈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组(t=7.23,8.95,P值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t=7.68,P〈0.05)。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清中含量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9.65,10.18,P值均〈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组(t=7.54,9.65,P值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t=7.35,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MIF与HMGB1含量呈正相关(r=0.59,P〈0.01)。MIF和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胎儿脐血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和HMGB1的高表达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且MIF和HMGB1在损伤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 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含量变化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7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HMGB1和VE-cadherin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分别为(2.58 ±0.19)、(4.22±0.81) mg/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6±0.12)、(2 87±0.64)mg/L]明显增高(t=10.53,10.16,P<0.01).进行期与静止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水平[进行期患者分别为(3.58±0.17)、(5.62±0.85) mg/L,静止期分别为(2.07±0.12)、(3.45±0.8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7,13.11,P<0.01).治疗中、治疗后血清HMGB1、VE-cadherin水平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治疗前分别为(2.58±0.19)、(4.22±0.81) mg/L,(12.0±4.2)分;治疗中分别为(1.98±0.17)、(3.45±0.79) mg/L,(8.38±3.49)分;治疗后分别为(0.92±0.19)、(2.94±0.65) mg/L,(2.67±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与治疗前相比,t=7.48、7.92、6.67,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12.72,11.48,13.13,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MGB1和VE-cadherin水平及银屑病PAS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8,0.64,P<0.01);同时VE-cadherin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3,P<0.01).结论 HMGB1和VE-cadh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HMGB1和VE-cadherin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