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在结合使用PDTC(NF-κB抑制剂)及H89(PKA抑制剂)的情况下观察补气通窍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外周TNF-α、IL-1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鼻炎康治疗组、补气通窍方治疗组、PDTC抑制剂组、H89抑制剂组、PDTC抑制剂+补气通窍方治疗组、H89抑制剂+补气通窍方治疗组各10只。OVA致敏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炎康治疗组大鼠予鼻炎康滴鼻(每天2次、每次2滴),补气通窍方大鼠给药剂量为57.55 g·kg~(-1)·d~(-1)(灌胃),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各组大鼠,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外周血TNF-α、IL-1β、IL-6、OVA sigE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TNF-α、IL-1β、IL-6、OVA sigE含量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气通窍方治疗后外周TNF-α、IL-1β、IL-6、OVA sigE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炎康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NF-κB抑制剂PDTC后,血清OVA sigE、TNF-α、IL-1β、IL-6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PKA抑制剂H89后细胞因子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气通窍方联合PDTC共处理组大鼠后,血清OVA sigE、TNF-α、IL-1β、IL-6同样降低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89联用后,与H89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通窍方可缓解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其疗效机制与其调控NF-κB及PKA间信号串流相关联。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从代谢物的角度来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大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只,治疗组予解毒化瘀颗粒进行灌胃,其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中药进行灌胃,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大鼠血浆样本进行检测,结合质谱信息和公共数据库检索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鉴定,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在模型组(急性肝衰竭组)大鼠与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血清中检测出10种比较有差异的特异性代谢产物(VIP 1,P 0. 05),包括焦谷氨酸、谷胱甘肽、酪氨酸、磷脂酰胆碱、氧化型谷胱甘肽、脱氧鸟苷、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3-羟基-2-氨基苯甲酸、黄素单核苷酸。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能通过调整谷胱甘肽、胆汁酸、核苷酸类、蛋白质类等物质的代谢,使急性肝衰竭大鼠内环境趋向于平衡,从而发挥其整体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遴选目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背景下的精神专科医院的绩效评价指标,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基于国家及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现有DRGs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运用改良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合精神专科医院患者及诊疗服务特点,对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建立适用于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积极程度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8和0.82、Kendall’ 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16和0.27,两轮Cronbach’ s α系数均大于0.8,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精神专科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增加“短住院(<60天)平均住院日”“短住院(<60天)人数占比”等适用性指标,删减不适用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不同级别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疗绩效情况,为提升精神专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正肝性脑病(HE)是在急性或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或广泛门-体静脉分流基础上造成的大脑功能障碍性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和构音障碍[1]。2014年中华医学会刊发了"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将肝性脑病分为A(急性肝功能衰竭基础)、B(门-体静脉分流基础)、C(肝硬化基础)三个类型和0~4五个等级。HE是重症肝病致死性严重并发症,治疗手段及临床能达到的疗效亦  相似文献   
36.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自然史,发现CHB发生自发性急性加重发生率高,有学者统计累积发病率每年10%~30%~([1~3])。近年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0%的慢性HBV感染的10%患者会出现自发性疾病进展至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HBV)~([4])。CHB患者如不给予有效干预,约25%~40%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麻醉在体表大面积病变组织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体表大面积病变,其中神经纤维瘤11例、下肢淋巴水肿2例、巨痣9例,应用含0.02%利多卡因的低浓度肿胀麻醉技术,将病变组织完整或大部切除,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中麻醉满意、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早期疼痛轻。结论:在体表大面积病变组织切除手术中局部注射低浓度肿胀液,术中出血少、降低了手术风险、术后恢复快,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OX62、Fas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600 mg/kg联合脂多糖(LPS)20μ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中药组大鼠在造模前5 d即开始给予解毒化瘀颗粒预处理,造模成功后24 h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检测OX62 m 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X62、Fas及TNFR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OX62 m RNA,OX62、Fas、TNF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中药组大鼠肝组织OX62 m RNA,OX62、Fas、TNFR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能是通过下调OX62、Fas及TNFR1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进而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创面中向皮肤腺上皮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已证实其在急性创面中能够向皮肤组织细胞转化,但在糖尿病创面中的分化报道甚少.目的:观察糖尿病创面皮肤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三四代细胞行5-BrdU标记.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在模型鼠背部制作圆形创面,取密度为1×10~9 L~(-1) 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注射于创面边缘,分别于细胞移植后2,3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组织制备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各层,部分阳性细胞位于皮脂腺及腺导管上皮中;连续切片中BrdU阳性细胞同时也表达角蛋白,以腺导管上皮多见.提示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皮肤附属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持续冲洗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控制创面感染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19例严重感染创面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在创缘正常皮肤置入冲洗管持续冲洗和创面覆盖VSD持续吸引的方法,创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结果 19例严重感染创面均得到有效控制,新生肉芽组织新鲜,及时地为二期修复创面提供基础.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冲洗技术是一种有效控制严重感染创面的方法,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