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应用新型疝穿戴装置(HWD)预防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登记队列设计,纳入2022-03-01至2022-08-31全国共53家医院收治的497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人,术后均使用HWD对手术区域进行压迫。随访并分析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和术后疼痛评分,使用卡罗莱纳舒适量表(CCS)评估生活质量,并评价HWD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497例病人中,手术方式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为主,占91.3%;修补材料以轻量聚丙烯补片为主,占84.7%;手术时间为60(49~80)min。术后1个月共有489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8.4%。血清肿总体发生率为7.2%,腹腔镜手术病人中发生率为7.4%,开放手术病人中发生率为4.7%。在使用HWD前、使用HWD当天、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总体病人VAS评分分别为(2.9±1.9)分、(2.3±1.9)分、(1.5±1.6)分、(1.0±1.2)分。与使用HWD前相比,使用HWD当天病人VAS评分显著降低(P<0.001)。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总体病人的CCS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  相似文献   
242.
目的:优选扶正挽肝颗粒的水提工艺,并建立扶正挽肝颗粒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通过正交L9(34)试验选取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三个因素的最佳指标,选择干膏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扶正挽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以薄层色谱法(TLC),对白芍和柴胡两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开展剂型的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等常规项检查。结果:扶正挽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水量、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0 h;白芍、柴胡样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该水提工艺提取的颗粒样品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和微生物限度等常规项检查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颗粒剂”项下相关规定。结论:该研究优选出的水提工艺符合扶正挽肝颗粒的生产需要,所制定的扶正挽肝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43.
消皮素D(GSDMD)在免疫炎症反应效能放大及细胞焦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被caspase-1切割活化后,GSDMD-N端快速释放,锚定在细胞膜上并形成孔隙,随即引发细胞焦亡,同时伴随强促炎因子IL-1β和IL-18大量释放。急/慢性肝脏炎症反应、细胞死亡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共有病理特征。本文在概述GSDMD基本结构特点后,详细分析了其在多种肝脏疾病病理进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此外,提出了针对GSDMD为潜在治疗靶点的防治策略,可为肝脏疾病临床防治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4.
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迅速而病死率高,预后差,且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及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维持人体微环境稳态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用宏基因组学全面测试肠道菌群特征可证明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方面存在交互关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在其致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参与致病的机制途径,以期从肠道菌群调控新视角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45.
铁死亡是由Dixon于2012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其有异于目前发现的其他细胞死亡方式,并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不同疾病层面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铁死亡发生在各类急慢性肝病的发病、转归、预后等各个方面,所以了解铁死亡有利于明晰更多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而靶向调控铁死亡将有望成为治疗各类肝脏疾病的奠基石。我们通过查阅中外文献数据库,概述铁死亡独特的细胞死亡机制及其相关影响信号和通路,并介绍在各类急慢性肝病中铁死亡可能性的切入机制和靶点,为铁死亡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6.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术在切开法重睑术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40例单睑患者,均采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行双侧重睑术,术后2个月开始随访,测量并比较术前及随访时双侧睑裂宽度、高度、内眦间距、睫毛暴露长度及上翘度。结果 术后重睑形态自然,切口疤痕不明显。双侧睑裂高度由术前(9.07±1.17)mm增至(10.56±1.21)mm、睫毛暴露长度由术前(4.24±1.31)mm增至术后(5.81±0.81)mm、睫毛上翘度由术前(57.85±9.40)mm增至术后(76.10±6.4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眼轮匝肌-睑板固定重睑术模拟先天性重睑形成的机制,手术效果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