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牛胸腰椎解剖、生物力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量小牛胸腰椎相关解剖数据并测试其生物力学性能 ,探讨其作为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 1周以内的新鲜小牛胸腰椎脊柱标本 2 0具 ,测量椎体及椎间盘的最大横径、矢状径和前部高度。测试屈曲、伸展、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的载荷 -应变、载荷 -位移关系以及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强度及轴向刚度 ,并进行极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小牛胸腰椎椎体及椎间盘矢径、横径、高度自T10 至L5逐渐递增 ,椎体横径与矢径之比约为 1∶1,其T10 ~L5段椎间盘高度之和与椎体高度比值为 1∶0 .9。小牛胸腰椎载荷 -应变及载荷 -位移关系呈线性变化 ,生理载荷下屈曲、伸展及侧屈状态下的应力强度分别为 (2 .86± 0 .2 4 )N/mm2 ,(2 .17± 0 .2 0 )N/mm2 ,(5 .2 9± 0 .5 0 )N/mm2 。屈曲、伸展、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的轴向刚度分别为 (37.13± 4 .30 )N/mm ,(35 .38± 4 .2 0 )N/mm ,(34.5 6± 4 .2 0 )N/mm ,(5 1.6 9± 1.6 2 )N/mm。结论 小牛胸腰椎形态及大小可满足前路内固定模型的需要 ,以小牛标本作为体外非破坏性生物力学实验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并总结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和分度、分期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15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4例,女81例;年龄12.4~18.4岁,平均15.1岁.先依治疗前的后凸Cobb角分度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Ⅳ度组:Ⅰ度组为12.7°±1.8°,共47例;Ⅱ度组为25.4°±6.4°,共31例;Ⅲ度组为47.2°±-4.1°,共22例;Ⅳ度组为62.6°±5.7°,共15例.对Ⅰ度组患者予以颈托保护下活动4~8周;对Ⅱ度组者予以颅骨牵引7~14d,达生理曲度后头颈胸石膏固定8~12周.以在伸展侧位片上测量的椎体后缘切线夹角作为依据,决定Ⅲ度组患者前路融合范围和Ⅳ度组后部截骨高度及角度;对Ⅳ度组患者采取分期治疗,先行后路截骨及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7~10d、使颈椎后凸达到最大的矫正后,二期行颈前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Ⅰ度组患者佩戴颈托4~8周后X线片显示:Cobb角为-5.2°±3.1°;Ⅱ度组颅骨牵引后X线片显示:Cobb角为-8.2°±6.8°.术后3天X线片显示,Cobb角Ⅲ度组为-4.5°±7.2°,Ⅳ度组为-2.9°±7.9°.患者外观畸形明显矫正,颈痛及神经症状改善明显.Ⅲ度、Ⅳ度组患者治疗后颈椎MRI显示: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后凸畸形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未见压迫.结论 对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采取分度、分期治疗,形成合理的治疗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grading system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115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agnitude of kyphosis.The initial Cobb angle of 4 groups were 12.7°±1.4° 25.4°±4.8°,47.2°±4.4° and 62.6°±5.7° respectively.The patients in group I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llar support for 4-8 weeks.The patients in group Ⅱ were treated with skull traction (3-5 kg) and then fixed by cranio-cervical-thoracic plaster.According to the angles between the tangents of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at each level on lateral cervical radiograph in extension,the anterior fusion levels of the group Ⅲ and angles and range of osteotomy in the group Ⅳ were decided.In group Ⅳ,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wo steps.The anterior release and posterior osteotomy were performed firstly.Then skull traction (1/10 body weight) was maintained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deformity for 7-10 days,fusion and anterior fusion with autologous bone graft and internal fixation was completed.Results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 showed that Cobb angle were -5.5°±2.0°,-8.2°±6.1°,-4.5°±6.6° and -2.9°±7.9° in Ⅰ-Ⅳ group after treatment.The deformed appearance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 improvement neck pain and neurologic function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Post-operative MRI showed that physiological curve of the cervical spine was restored,and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line was clear in the previous kyphosis area.Conclusion 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 ha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Surgical strategy is determined by the severity of deformity.  相似文献   
23.
颈椎间盘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节段(C2/3、C3/4、C4/5、C5/6、C6/7)分别切取16只兔颈椎间盘及颈椎后纵韧带,其中8只通过NF200对其神经纤维进行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另8只通过冰冻切片.乙醛酸(SPG)法对交感神经纤维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5.0软件)描述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外环分布有少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颈椎后纵韧带上分布有大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呈网状分布,且以椎间盘区分布相对密集。分布于后纵韧带浅层的交感神经较深层密集,分布于C2/3、C3/4、C4/5的交感神经较C5/6、C6/7密集。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上分布的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颈性眩晕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和诊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物的运动性幻觉,是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或为空间位向感觉的自我体会错误[1]。据资料统计,约有80种疾病可以产生眩晕,其中与颈椎疾患密切相关的颈性眩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临床症状复杂、不典型,常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的相关疾患的临床表现混淆,加之目前  相似文献   
25.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误吸又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钢板和矩形髓内钉固定对兔胫腓骨骨折骨痂含量和成骨细胞内骨形态生成蛋白(BMP)含量的影响。方法:第1部分实验用新西兰兔24只,对同一动物的两侧下肢分别用矩形髓内钉和4孔不锈钢板固定,并分3批于固定后14,21,28 d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中成骨细胞中BMP的分布,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将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第2部分实验用新西兰兔8只,同法制作动物实验模型,于术后56 d摄双侧胫骨X线片,将X线片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骨折处骨痂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矩形髓内钉组术后56 d骨痂含量和术后14,21,28 d骨痂中成骨细胞内BMP含量均高于钢板组(P<0.05)。结论:矩形髓内钉内固定胫骨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取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优良率。结果 A组优良率为75%;B组优良率为90%;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5.3±8.2)min、(312.6±75.3)m L、(18.1±3.5)d;B组分别为(96.7±11.7)min、(587.5±101.6)m L、(17.9±3.1)d;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均有良好效果,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更高,而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少,根据患者适应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8.
氯沙坦治疗肾性高血压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秋  王新伟  张葳 《黑龙江医学》2001,25(11):830-831
本文对 4 8例肾性高血压以氯沙坦治疗 ,结果表明氯沙坦不但降压效果良好 ,而且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它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比 ,不产生咳嗽的副作用。氯沙坦的降压效果不随用药时间延长而蓄积 ,对轻、中度肾功不全及老年患者 ,无需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泌尿结石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 ,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30d ,采用B超和腹部平片检测治疗前后泌尿系结石的变化。结果 治疗 30d后 ,横径 <5mm的结石全部排出 ,总有效率 91 7%。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结石疗效高、痛苦小、费用少 ,患者易于接受 ,故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30.
为进一步探讨矩形髓内钉的生物力学机制,设计矩形髓内钉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并与Ender钉进行对比。方法(1)临床应用研究: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218例,其中矩形髓内钉固定132例,Ender钉固定86例。(2)生物力学实验:12对24根人体胫骨标本分为两组,以同一人体的左右侧作自身对照。左侧行矩形髓内钉固定,右侧行NDERQSH LDPG。分别行扭转试验及三点弯曲试验,会负载-位移曲线,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