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18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71.
射频消融治疗右房室旁路中的导管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左侧房室旁路(AP)相比,右侧AP不易准确定位、操作和曝光时间较长、无效消融次数较多、成功率较低,为探讨右侧AP的定位方法,我们对8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1 资料与方法82例均为预激综合征B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史(11±9)年。电生理检查初步标测AP数目(84条)和部位后,在LAP30°透视下精细标测右房室环心房侧定位AP。发放射频条件为窦性预激时房室间期(AV)最短和V波与δ波同步或提前。成功标准为δ波消失、PR间期正常、AP传导消失、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随访3个月以上不复发。观察指标包括一…  相似文献   
472.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F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KFD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并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确定病毒感染的细胞类型.结果:在32例KFD患者淋巴结中,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9%和59.4%,而在对照淋巴结中,二者阳性率分别为30.8%和23.1%.统计学分析显示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在KFD中有更高感染率(P值分别为0.011和0.027).病毒感染的细胞大部分为淋巴细胞,少数组织细胞也是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论:微小病毒B19在KFD中有更高的感染率,微小病毒B19与K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73.
王文清  王庆  熊旭东  方荣 《河北医药》2024,(10):1463-1467
目的 研究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T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雄性)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炎调方组。盲肠结扎穿孔(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造模后12、24、48、72 h采集外周血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CD3+、CD4+、CD8+比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D4+及CD8+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 白介素-6(IL-6)在脓毒症模型组12 h分泌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降钙素原(PCT)在模型组24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炎调方组在12 h降低IL-6的水平(P<0.05),24 h时明显降低IL-6、PCT的水平(P<0.01)。模型组CD3+、CD4+、CD8+比例早期分泌开始减少,48 h分泌达最低点(P<0.01);炎调方组在...  相似文献   
474.
目的: 研究在人卵子发生过程中PTEN基因与卵母细胞的关系.方法: 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人卵巢组织中卵母细胞PTEN与PCNA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人卵巢组织中卵母细胞PTEN mRNA表达.结果: 8/10例人卵巢的卵母细胞表达PTEN蛋白,10/10例卵母细胞表达PCNA,同时人卵巢次级卵泡内层卵泡膜细胞(theca interna)也表达PTEN,但卵巢的颗粒细胞、卵泡细胞和间质细胞大多不表达或弱表达PTEN与PCNA.PTEN mRNA表达结果基本与 PTEN蛋白一致,7/10例人卵巢的卵母细胞表达PTENmRNA,卵巢的卵泡细胞和间质细胞大多不表达或弱表达PTENmRNA.结论: PTEN的表达可能与卵母细胞的生长、成熟和变大有关.  相似文献   
475.
目的 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 B19,B19)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手术切除的HT患者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法(ISH)和免疫组化(IHC)SP法检测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 B19 ISH阳性信号同时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而IHC阳性信号大多表达于增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少数表达于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在HT中,ISH和IHC阳性率分别为71.9%(23/32)和56.3%(18/32),而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2.5%(2/16)和6.25%(1/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SH:X^2=12.783,P=0.000;IHC:X^2=9.158,P:0.001)。结论 HT患者甲状腺组织B19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提示HT可能是一种新的B19相关性人类疾病,B19感染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6.
中风后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而且上肢功能的恢复远较下肢功能的恢复缓慢和困难,因此有关中风上肢功能恢复问题就成为神经康复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近10年来,神经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77.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对应的常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MVF疗法治疗,对照组则仅进行假MVF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能力部分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4.36±1.08)期和(3.57±1.34)期]、FMA上肢部分评分[(37.93±19.96)分]、MBI评分[(82.71±14.44)分]、FIM自理能力评分[(26.79±5.74)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除手部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各项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VF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78.
目的:观察中成药消炎退热颗粒(DPZG)对家兔发热模型、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模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作用,探讨其清热解毒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耳缘静脉注射建立家兔发热模型,评价其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模型评价其抗炎作用;建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DPZG对于D-氨基半乳糖(ACTD)敏化小鼠LPS致死攻击的影响,评价其抗内毒素的作用;以Elisa法检测DPZG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脾、肾组织中膜突蛋白(moesin)以及磷酸化P38 MAPK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PZG对家兔体温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与阿司匹林趋同;可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急性耳廓肿胀程度;可显著升高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存活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和小鼠肝脾肾组织内p-P38MAPK和膜突蛋白(moesin)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中成药对照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PBKH)。结论:消炎退热颗粒有显著清热解毒作用,主要作用方式是解热、抗炎、抗内毒素,且效果明显优于PBKH。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TNF-α、Moesin以及p-P38 MAP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9.
目的 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股动脉血流的变化. 方法 入选老年偏瘫患者67例,随机分为mCIMT组(35)例,平均年龄(73.2±5.2)岁和常规神经发育技术(NDT)对照组(32)例,平均年龄(76.4±3.8)岁.治疗前后分别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简式Fugl-Meyer (FMA-L)进行下肢功能评定,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侧下肢股动脉的血流速度和管腔直径的变化. 结果 mCIMT治疗后除FMA-L评分与ND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5.24±7.62)分比(31.32±3.28)分,t=19.99,P>0.05)],其他3项评分MWS[(56.68±6.57)分比(45.61±5.34)分]、BBS[(46.84±4.05)分比(29.84±4.05)分]、TUGT[(14.55±8.25)分比(25.35±8.70)分]明显高于NDT组(t=15.09,17.38,15.25,均P=0.001).6周mCIMT治疗后管腔直径[(9.05±1.15)nun比(8.05±0.68) mm,t=6.72,P=0.001]和血流速度[(92.55±18.25)cm/s比(69.35±8.7)cm/s,t=6.83,P=0.001]明显大于NDT对照组. 结论 mCIMT能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股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80.
目的:观察胶粘型除尘器对病床的洁净效果.方法:分别用胶粘型除尘器和湿毛巾对病床进行清洁后,按物体表面采样,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两种清洁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胶粘型除尘器清洁法比湿毛巾清洁法有更显著的清洁作用,能更好地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