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14篇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2.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续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或人群掌握防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证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广大医护人员也要重视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教育,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复发的机会,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3.
2002年中国部分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民族的高血压患病、血压水平情况。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共包括15岁以上人群152683例,其中男性67700例,女性84983例。结果按1964年人口年龄构成标化后,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两个民族为藏族(25·6%)和满族(23·1%),最低的两个民族为苗族(9·2%)和土家族(11·1%),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两个民族也为藏族(24·0%)和满族(18·7%),而患病率最低的两个民族为苗族(6·1%)和壮族(8·3%)。与1991年相比除蒙古族的男性和苗族的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有所下降外,其他各民族无论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升高。结论高血压的患病及血压水平在所调查的民族间各不相同,与1991年相比,几乎所有调查民族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4.
我国农村社区癫痫有效控制方案的推广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癫痫患的有效治疗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其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在山西晋城泽州县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两个农村社区人群中选定全身强直-阵挛型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376人(山西185例,河南191例)。由经过短期培训的乡村医生按照规定方案使用苯巴比妥单药治疗、管理病人,并观察疗效、患的依从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观察1年的效果表明,服药7-12个月期间与入组前半年的情况比较,有45.9%的患未再发作,发作频度减少>75%占15%,两项合计显效率为60.9%。在规定剂量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本研究再次证明,该方案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可使约半数癫痫患受益。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急性痛风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急性痛风患者95例,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于确诊后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给予秋水仙碱0.5 mg, 3次/d,直至痛风疼痛缓解后,改为0.5 mg, 2次/d服用;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期第1天,每次0.5 mg, q2h, 24 h不超过6 mg,直至疼痛缓解为止,疼痛缓解48 h后,按照0.5 mg, 3次/d服用。两组均连用7 d后停药。检测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采用0~10数字评估量表NRS(Number rating scale, NRS)评估急性痛风疼痛改善程度,记录两组患者14 d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痛风疼痛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与血管紧张素Ⅱ指标比较,...  相似文献   
116.
帕金森病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探讨环境因素,病毒感染与帕金森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调查了9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186名对照者,同时舞取受试者血样,进行麻疹,单纯疱疹(I型)、巨细胞等四种血清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有阳性家庭史、居住在橡胶厂附近、喝河水等可增加帕金森的发病危险,而居住在小城市、喝井水、常喝白洒、每次饮酒量少于一两等因素可减少发病危险。其它调查的数十种环境因素、烟及病毒感染,经统计学处理未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梗阻程度与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肥厚性心肌病患者51例,梗阻型28例,非梗阻型23例,体表心电图分别测定QTd及校正后QT间期(QTc),动态心电图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程度,多谱勒超声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并比较二组间差异.结果:肥厚梗阻与非梗阻型心肌病静息时QTd分别为(61.2=23.1)ms和(47.0±18.6)ms(P<0.05),QTc分别为(60.2±24.1)ms和(4 7.2±21.6)ms(P<0.05),发生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71.5%和21.7%(P<0.001),LVOTG分别为(70.1±23.8)mmHg和(13.2±5.8)mmHg(1 mmHg=0.133 kPa)(P<0.001);梗阻型心肌病LVOTG与QTc呈正相关(r=0.48,P<0.05),24 h室性早搏次数与QTc亦有良好相关性(r=0.51,P<0.01).结论:肥厚性心肌病随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加重,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18.
随着近几年国内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PET与CT的同机融合)及符合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尤其是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中使用最成熟的^18F-FDG,作为目前常规使用的正电子药物,每一个制备该药物的场地,都应保证最好的产率,不仅可以满足临床即时应用的需要,也避免了因同一天重复生产而造成的成本浪费和可能发生的辐射损伤。由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高放射性,短半衰期),均采用微量试剂(即参与反应的主要配体试剂为十几毫克至几十毫克之间),全自动化合成。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并对82株产ESBLs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菌株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研究发现,产ESBLs菌株与长期住院和应用抗生素及健康等级有关,住ICU病房等级有关,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实验室及医生应重视ESBLs的监测和报告,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ESBLs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北京城市居民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1987年在北京市崇文和西城区各选取含10000人口的社区,对35岁以上的人群随机抽取3601人进行基线调查,包括血清TC、TG、HDL-C以及其他危险因素。此后,对该基线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了为期10a的随访观察。结果共随访到2466人,脑卒中发病212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46例,出血性卒中62例,未分类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TC和TG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HDL-C是总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HDL-C是总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HDL-C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TC和TG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