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肝癌骨转移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癌骨转移的CT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并评价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肝癌骨转移的CT影像资料,其中有普通X线脊柱摄影65例,MR脊柱扫描36例。结果 116例中,2处或2处以上的骨转移灶75例(64.66%),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椎、骨盆、肋骨、胸骨、头颅等。主要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转移灶骨破坏范围及对周围组织结构的侵犯情况,是诊断骨转移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与常规静脉肾孟造影比较,探讨断层融合技术(TOMOS)在静脉肾孟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怀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40例,进行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断层融合成像(TOMOS),并且评价TOMOS前后影像的质量.结果:40例患者在行TOMOS前常规KUB和IVP共160幅,影像优45幅,良90幅,差25幅.断层融合选取图像共40幅,影像优36幅,良4幅.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适时的运用断层融合技术能获取高清晰的图像,能够显示在常规静脉肾孟造影中无法清晰显示的肾脏、膀胱等占位性病变,提高了对病灶发现的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近期女性宫颈炎患者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300例女性官颈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女性官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145例,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48.3%.解脲支原体感染118例,由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39.3%,人型支原体(MH)感染2例,由人型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0.7%,UU合并MH感染25例,占8.3%.UU、MH及UU合并MH对强力霉素、羡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单纯UU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也很高,其次是阿齐霉素、罗红霉素.结论 UU在女性宫颈炎患者中感染率较高,单纯UU、MH及UU合并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单纯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选用敏感性较高的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护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诊治的60例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丸护理,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焦虑抑郁量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与HDRS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丸护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缓解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对心肌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及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探讨蒙古黄芪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蒙古黄芪总黄酮90、270 mg·kg-1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电图S-T段降低及降低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释放;30、90、270 mg·kg-1剂量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270 mg·kg-1剂量减少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的产生,提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论蒙古黄芪总黄酮可以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缺血程度降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释放,降低心肌组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提高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筛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合理旋转时间及螺距。方法80例PAOD患者(包括间歇性跛行48例,缺血性静息痛或溃疡32例)全部应用小剂量团注试验分别确定主动脉峰值时间、腘动脉峰值时间及主腘动脉通过时间。患者随机均分入两组扫描参数进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n=40),A组参数为X线管球旋转时间330 ms,螺距1.0;B组为X线管球旋转时间500 ms,螺距0.85。由2位血管影像诊断方面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盲法对下肢动脉成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不同参数下CTA图像质量。结果不同PAOD患者主动脉峰值时间(14~33 s)、腘动脉峰值时间(20~48 s)、主腘动脉通过时间(4~24 s)及主腘动脉通过速度(29~177 mm/s)差异较大,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静息痛或溃疡患者上述各指标有很大一部分相互重叠。A组成像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节段分别占63.3%(152/240)、30.0%(72/240)、6.7%(16/240);B组成像图像质量为优、良的节段分别占98.3%(2...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菝葜中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加热回流(水和乙醇溶液)、酶解、渗漉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对菝葜药材进行提取,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检测菝葜总皂苷的量,计算不同提取方法的转移率.结果 5种提取方法菝葜总皂苷转移率分别为34.22%、86.48%、85.51%、78.68%、38.66%.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对菝葜中总皂苷的转移率影响较大,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所得转移率较高,且简单易行,可作为菝葜总皂苷工艺提取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68.
232例不孕症女性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孕症女性患者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及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使不孕症女性得到及时治愈。方法对23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2例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109例,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不孕症占46.9%,解脲支原体感染99例,由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的不孕症患者占42.67%,由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合并感染10例,占4.31%,UU及UU+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强。UU对克拉霉素敏感性强,其次为左氧氟沙星(LFX)、阿齐霉素(AZI)、司帕沙星(SPA)敏感。结论UU在不孕症患者中感染率较高,UU合并MH感染率较低,单纯UU及UU合并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单纯UU感染选用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UU+MH合并感染的治疗首选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妇女妊娠前后血清中氟化物变化。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以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检测孕妇血清中氟,并与未孕妇女血清进行了比对实验。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氟离子浓度0 02 ~5 0mg/L,r=0 .9999,b=59 7,(25℃),检出下限0 012mg/L,孕妇血清和当地未孕妇女血清氟含量分别为0. 035±0 .006mg/L, 0 .038±0 .008mg/L,P<0. 01,具有显著性差异。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在5 4% 以下,回收率为96% ~106%。结论:本测定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妊娠妇女应注意孕期中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70.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6例颅底肿瘤,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SCTA与MRI、手术对照。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均以3.0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表面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5例行伪彩SSD重建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SCTA清楚显示了14例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而1例颅咽管瘤、1例胶质瘤瘤体未显示,仅显示了受压移位的邻近血管及其与颅骨的关系。SCTA的三维图像及模拟手术入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SCTA提供的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三维图像,是对常规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