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2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病人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26例基于手术病理和影像方法共发现45 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4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6.7% 、86.7% 、71.1% 、65.2% 、93.3% 。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42.
乳腺肿块MSCT灌注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MSCT灌注测量对乳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者(84个)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由去卷积算法得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BF、MTT、BV),并按病理结果的良、恶性分组,行t检验。结果:恶性病变组:血流量为(0.74±0.44)ml/(min·ml),平均通过时间(22.77±7.65)s,血容量0.23±0.08;良性病变组:血流量为(0.47±0.53)ml/(min·ml),平均通过时间(26.71±12.93)s,血容量0.18±0.12。血流量、血容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15)。结论:乳腺恶性肿块的血流量和血容量明显高于良性肿块,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尼克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12周,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P0.05),心脏指数(GI)、左室射血分数(I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尼克地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条件下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心率小于65bpm的患者冠状动脉资料,所有检查均采用了基于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常规组(A组)采用常规辐射剂量(舒张末期)联合iDose4(L4)重建,低剂量组(B~F组)采用低辐射剂量(收缩末期)联合不同重建算法重建[iDose4(L4、L7)和IMR(L1、L2、L3)]。比较每组图像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图像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比较图像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常规组理论辐射剂量为(9.77±2.72)msv,低剂量组理论辐射剂量为(1.95±0.54)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2,P0.01)。常规组与低剂量组(联合IMR重建组)图像主观质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IMR重建技术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后依然保持与常规剂量条件下iDose4重建时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5.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针对门诊换药室的工作特点,对门诊换药室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门诊换药室的环境进行改造,采取分区域处理伤口(清洁、污染和感染区),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伤口护理用具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创造合格的换药环境。  相似文献   
46.
嗜铬细胞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乙醇介入疗法对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嗜铬细胞瘤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31-59岁,平均42岁。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2例,左侧5例,右侧7例,均为单发,其中8例经活检证实,4例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T表现作出诊断。右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在右侧交感神经链上有2个复发灶。13例嗜铬细胞瘤均在CT引导下行乙醇注射消融治疗。结果:治疗后7-20天CT或MRI复查,8例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完全消失,4例完全坏死并缩小。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2个复发灶完全消失。所有病例已随访7-30个月,患者血压一直正常,未再发阵发性头晕、面色苍白、四肢麻木等表现。血、尿儿茶酚胺检查也正常。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具有确切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与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对照分析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B超检查,观察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瘤内有否出血、坏死、囊变以及钙化,局部组织的浸润,远处脏器的转移等。结果: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11例,均为单发性肿瘤,肿块直径3.0-14.2cm,平均8.1cm。12例发生坏死、囊性变(60%),2例肿瘤有钙化(10%),6例发生转移(30%)。结论:加深对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评价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对59例冠脉支架植入后患者(共计112枚支架)行CT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植入的112枚支架中109枚支架内腔得到清晰显示,总显示率97.3%(109/112).12处中、重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确10处;15处轻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正确5处,误诊10处,无漏诊.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9%(99/100),阳性预测值90.9%(16/24),阴性预测值98%(99/101),准确率97.3%(109/112).结论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49.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 2 4例行手术治疗 ,12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 12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和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的病例分别为 2 0例 ( 5 5 .6% )和 3 4例 ( 94.4% )。CT直接准确诊断梗阻病因 19例 ,包括结肠直肠癌 16例 ,肠系膜囊肿伴绞窄性肠梗阻 1例 ,结肠淋巴瘤合并肠套叠 1例 ,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 1例。 12例有腹部手术史者中 10例为粘连性肠梗阻 ,2例为麻痹性肠梗阻 ,结合手术史 ,CT诊断无误。结论 :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 ,CT可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病因 ,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菝葜中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加热回流(水和乙醇溶液)、酶解、渗漉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对菝葜药材进行提取,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检测菝葜总皂苷的量,计算不同提取方法的转移率。结果 5种提取方法菝葜总皂苷转移率分别为34.22%、86.48%、85.51%、78.68%、38.66%。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对菝葜中总皂苷的转移率影响较大,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所得转移率较高,且简单易行,可作为菝葜总皂苷工艺提取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