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 MARS)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6 1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 198次 6~ 2 4 h的 MARS治疗。用序惯性脏器衰竭评分 ( SOFA)方法、生化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等评价疗效。结果 用 MARS治疗后可使患者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2、6、8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 ,同时大量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毒素被明显清除 ,患者血流动力学、肝性脑病及呼吸、心、肾功能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总体 SOFA评分明显下降 ,总体预后改善 ( 2 5例痊愈出院 ,其中 6例成功接受肝移植 ,总体生存率 4 1.0 % )。结论  MARS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有效清除一氧化氮和炎症细胞因子 ,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坏死性肺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坏死性肺炎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并发症、治疗方法、随访情况。结果 80例儿童坏死性肺炎患儿,男39例,女41例,年龄为3.4(1.5,8.2)岁。所有患儿均有高热、咳嗽、咳痰,热峰为39.9(39.2,40.0)℃,热程为13.4(7.0,16.0) d,住院时间为20.0(16.0,29.8)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8.3(13.0,22.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83.5(75.7,89.5)%,C反应蛋白为105.0(41.8,183.3) mg/L,降钙素原为0.4(0.2,2.9) ng/L,血沉为21.0(10.3,47.8) mm/h,乳酸脱氢酶为525.4(365.3,792.0) U/L,纤维蛋白原为5.2(3.8,6.3) g/L,D-二聚体为2040.5(890.0,5351.3) μg/L。病原体检出率为71.3 %(57/80),其中细菌为41.3%(33/80),肺炎支原体为28.8%(23/80),病毒为25.0%(20/80),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占
28.8%(23/80)、 肺炎链球菌占27.5%(22/80)、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3%(9/80)、 博卡病毒和鼻病毒各占7.5%(6/80)、腺病毒占6.3%(5/80)。混合感染率为26.3%(21/80),以肺炎链球菌混合流感病毒常见。55例患儿出现肺部并发症,主要是胸腔积液、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气胸,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胸腔闭式引流等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出院。62.5%(50/80)的患儿随访了3个月~1年,患儿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复查胸部CT或胸片,10例有少许斑片影,2例遗留纤维条索影,3例遗留肺空腔病变,其余肺部病灶均消失。结论 儿童坏死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博卡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其病情重,常合并胸腔积液,经积极抗感染、抗炎及对症支持等治疗,预后良好,极少部分遗留肺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73.
74.
钱申贤  王敏敏 《浙江医学》1999,21(6):332-332,334
为了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意义,采用ELISA法对22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48例正常对照者D-二聚体水平为0.14±0.07mg/L,22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34±1.72m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8例经肝素治疗有效DIC患者第3天、第7天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23±1.42mg/L和2.78±0.23mg/L,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提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时DIC有诊断意义,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观察DIC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孕妇及胎儿体内铅、砷、锅、锰和锌元素的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共采集130对母血及脐血,同时测量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母血和脐血中的铅、砷、镉、锰和锌元素的含量,并对其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 母血的铅、砷、镉、锰和锌含量中位数(μg/L)分别为64.32,3.81,0.84,54.26和6312.50.脐血的铅、砷、镉、锰和锌含量中位数(μg/L)分别为35.72,2.84,0.32,78.99和2250.镉元素(r=0.341,P=0.000)和砷元素(r=0.552,P=0.000)在母血与脐血之间呈相关性.职业有害因素及居室装修是血砷、血锌的影响因素.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发现孕妇体重、职业有害因素及孕妇血压对血锰、锌、砷和镉浓度在考虑其他掺杂影响因素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境因素和母体因素可能影响母血及脐血中元素含量;本研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虽低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含量仍偏高,不容忽视.重金属的孕期暴露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值得予以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联合视频-图书可视化健康教育对疱疹性咽峡炎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3例。对照组采用家属参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接受视频-图书可视化健康教育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康复指标、依从性和并发症,以及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依从率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进食恢复时间均更早,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入院当日相比,2组患儿家属在出院时的疾病常规知识、用药方法、日常预防及按时复诊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家属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联合视频-图书可视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和治疗依从性,促进其临床症状消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家属对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和...  相似文献   
77.
产后出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实验诊断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性。方法 对69例产妇按分娩时产后出血量分为3组,第1组28例,出血量为500-800ml;第2组11例,出血量>800ml;第3组,出血量<500ml,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产时及产后72h止凝血的分子标志物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产时:第1组的抗凝血酶活性(AT:A)降低,D-二聚体(DD)升高;第2组的AT: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BPC)下降,DD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上升。产后:第1组的TAT降低,DD升高;第2组的AT:A、TAT下降,DD升高。产时第2组Fg的下降及PT的上升与第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产后第2组的抗凝血酶抗原(AT:Ag)比第1组下降更显著(P<0.005)。每组的产后与产时比较,第1组的AT:Ag、Fg明显上升,DD、PAP明显下降;第2组的BPC显著上升,而第2组的Fg上升较第1组更明显(P<0.005)。结论 检测止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DIC。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测定1~5月天台乌药新生嫩叶与老叶中槲皮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研究,为今后乌药叶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4.0%盐酸甲醇溶液为溶剂,80℃水浴加热45 min分解,其中液料比为100∶1提取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药叶中槲皮素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1~5月天台乌药新生嫩叶与老叶槲皮素含量比较,槲皮素含量以1月中旬老叶最高,为13.0 mg·g-1;1~5月老叶的槲皮素含量逐渐减少,而乌药嫩叶的槲皮素含量则会随着生长周期增长而增长;生长周期低于2个月的新生嫩叶,其槲皮素含量少于同时期的老叶。结论 天台产乌药叶新生嫩叶与老叶槲皮素含量区别显著,槲皮素的含量随生长时间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叶内槲皮素含量变化应是一个从无到有,再逐步衰减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9.
临床相关剂量的抗癌药物均可以导致恶性肿瘤及细胞系发生细胞衰老和凋亡。衰老逃逸是细胞存活和耐药的重要机制, 通过逃避凋亡和死亡, 细胞重新进入到细胞周期的S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olyploid giant cancer cells, PGCC)有助于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治疗抵抗, 这些PGCC的形成是肿瘤细胞发生衰老逃逸的前提, 通过去多倍体化的方式, 它们能够产生具有增殖活性的子代细胞, 进而逃脱细胞衰老。本文就PGCC与细胞衰老和治疗抵抗之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靶向PGCC的治疗策略进行概述, 为探索致命性癌症的治疗干预提供一个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0.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24例肝衰竭合并MODS患者进行了60次6~24 h的MARS治疗。结果 MARS治疗可有效清除白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降低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和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性脑病、肾功能、呼吸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紊乱,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估(SOFA)的计分由9.72±1.89降至6.98±2.34,24例危重肝衰竭患者中9例痊愈出院或接受肝移植,总存活率为37.5%。结论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合并MODS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除与全面清除肝衰竭蓄积的毒素外,尚与降低NO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