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特点和心电图分布特征,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的142例初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病变82%(3644)在前降支中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犯罪血管病变80%(2430)在前降支近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者,犯罪病变54%(2037)在右冠状动脉,46%(1737)在左前降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病变主要在前降支近段85%(2327),P<0.001;前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下壁导联ST段偏移,其血管病变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相近,均好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异常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变的部位,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2例不同年龄A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0岁以下年轻AMI患者达14.56%,均为男性,发病与吸烟、血脂异常、肥胖有关.发病急、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以单支病变,A型病变为主。40岁以上AMI患者男性仍高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有关,约30%症状不典型,冠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为主。结论:年轻AMI患者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与老年患者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方式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识别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制作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对兔腹主动脉分别采用MRI扫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MR图像T_1WI、T_2WI、PDWI序列中易损斑块呈高信号,FSE-PDWZ脂肪抑制信号消失,SE T_1WI增强扫描可见斑块略有强化;稳定斑块的影像学表现为斑块厚度增大,以等信号居多,增强扫描后斑块强化明显;与病理切片结果符合率较高,与IVUS的结果相近。结论MRI可以检测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sCD40L对再狭窄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成功接受普通支架置入术的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92例,分别于支架术前,术后第1、5、15天和180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sCD40L。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率23.9%(22/92)。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前和术后血清sCD40L浓度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患者术前sCD40L浓度;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后高水平sCD40L持续至术后6个月,而无再狭窄患者术后5天恢复至正常。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术前血清sCD40L>3.96μg/L为截断值,计算术前sCD40L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2.7%、90%、69.6%、91.3%、85.9%和7.2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前sCD40L是术后再狭窄独立预测因子,OR1.92(95%CI1.39~2.64,P=0.013)。结论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前、术后血清sCD40L水平增加提示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支架术前血清sCD40L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sCD40L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32例,共34处病变,随机分配病例,20处进入CBA组,14处进入POBA组.采用IVUS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斑块质和量的变化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管腔面积增大程度(△LA)差异无显著性.IVUS下术后血管横截面积的增大程度(△EEM-A)、整个血管横截面积增大占管腔面积增大百分比(△EEM-A/△LA×100%)、病变两端参考血管斑块负荷增大(△pB)之和、CBA组小于POBA组(P<0.01或P<0.001);斑块面积缩小(△PB),CBA组大于POBA组(P<0.01);夹层发生率CBA组小于POBA组(P<0.05).结论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POBA的主要机制是血管的被动扩张,而CBA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压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脂联素、血浆MCP-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 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日和6个月的血浆MCP-1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术后3日和6个月的FMD和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前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与脂联素和FMD呈显著正相关,与MCP-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和DSCT检查。结果:DSCT诊断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4%、98.32%、96.09%和95.52%;诊断软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93.33%、97.78%和80.46%。结论:DSCT对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可有效区分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20例)、替罗非班IV组(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1例)和替罗非班IVIC组(静脉和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1例),观察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声心动图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IV组及替罗非班IVIC组患者术后CTFC、CK-MB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且替罗非班IVI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TIMI血流分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住院期间MACE和住院天数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单纯静脉或静脉和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疗效优于未接受替罗非班者,且静脉和冠脉内推注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a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0例高危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PCI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50例未给予替罗非班。观察PCI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PCI治疗后第7天及第90天测定左心室功能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PCI治疗后等容舒张时间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血流3级率、E/A、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增加高危NSTEMI急诊PCI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内皮功能,并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冠脉支架术前、术后血清sCD40L水平与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相sCD40L水平变化,以探讨sCD40L与再狭窄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普通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1例(研究组),健康正常对照组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5,15,180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sCD40L。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sCD40L为(6.54±1.5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1±0.68)ng/ml(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24.4%(10/41)。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前sCD40L水平为(7.34±1.25)ng/m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患者的(4.36±0.98)ng/ml;术后血清sCD40L水亦显著高于无再狭窄患者(P均<0.01);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后高水平sCD40L持续至术后6月,而无再狭窄患者术后5d则恢复至正常。结论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前、术后血清sCD40L水平增加提示sCD40L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