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RT/RNaseH区段)腺病毒表达系统并初步鉴定其转录表达。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pU19-1.24HBV质粒中扩增RT/RNaseH区段,将该片段与pCMV-Tag2载体连接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将其在Bj5183细菌中重组,获得的重组质粒转染到Ad293细胞中包装,待细胞裂解后收集含病毒的上清并感染Huh7细胞,48h后通过RT-PCR鉴定目的基因转录。结果 成功扩增HBV RT区并插入pCMV-Tag2载体,成功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并在AD293中包装成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感染Huh7细胞后RT-PCR能在Huh7细胞中检测到HBV RT区段mRNA转录。结论 成功构建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RT/RNaseH区段的腺病毒表达系统,该系统能在Huh7细胞中转录,但逆转录蛋白的表达仍待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72.
目的:筛选贲门癌相关肿瘤标志。方法:IMAC3芯片及SELDI-TOF技术检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贲门癌高发区47例贲门癌患者(贲门癌组)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标本,并对32例高、中分化腺癌(高分化组)和15例低分化腺癌(低分化组)及健康人(对照组)作了对比分析。结果:以M5908.48、M7943.64和M8938.70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对贲门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测试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3%、85.1%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为4211.29、5334.13、5966.63、5903.14、11735.71、5922.70、7932.54、7758.66、9287.40和6109.99,上调组蛋白质中,9/10相对含量在3组中比较为:对照组〈高分化组〈低分化组;相对分子质量为8992.89、8158.48、8924.27、4495.96、9434.40、5099.02、6661.72、6222.12和6960.60下调组蛋白质中,6/9为:对照组〉低分化组〉高分化组。结论:5908.48、7943.64和8938.70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贲门癌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上调组蛋白质在血清中的相对含量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下调组蛋白质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1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人30例,采用XELOX方案(奥沙利铂65mg/m2静脉滴注d1、8,卡培他滨1250mg/m2.d)分两次口服d1~15),每三周重复一次;对照组病人31例,采用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d1,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注射d1,5-氟尿嘧啶2400~3000mg/m2静脉滴注46小时),每3周重复一次,完成4周期后评价2组疗效。结果其中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6.7%),部分缓解(PR)19例(63.3%),稳定(SD)4例(13.3%),进展(PD)5例(16.6%),有效(CR PR)为21例(70.0%);对照组完全缓解(CR)1例(3.2%),部分缓解(PR)12例(38.7%),稳定(SD)4例(12.9%),进展(PD)14例(45.2%),有效(CR PR)为13例(41.9%);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可逆的外周神经毒作用,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是治疗晚期胃癌较好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我国HBV感染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限制性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HBcAg(18~27)V/I变异体的病毒学背景特点.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enBank中30条不同HBV基因型的病毒株HBcAg(18~27)区段的序列特点.设计错配引物,构建针对HBV B、C基因型HBcAg(18~27)V/I的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筛选方法.以PCR-RFLP和测序方法检测来自我国8省区160份HBV基因型B、C标本的HBcAg(18~27)V/I基因特点.用表位预测网站分析不同HBcAg(18~27)特异性CTL表位基因变异体与HLA-A*0201分子结合力的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了针对HBV基因B、C型HBcAg(18~27)V/I的PCR RFLP筛选方法;在调查的HBV B、C基因型血清中发现HBcAg(18~27)V的阳性率仅为1.88%(3/16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BcAg(18~27)I与HLA-A*0201分子的结合力明显低于HBcAg(18~27)V(HLA Ligand评分123与156,SYFPEITHI评分22与24).结论 我国流行的主要HBV流行株中HBcAg(18~27)的最后一位氨基酸主要表现为异亮氨酸,而非缬氨酸;在进行细胞免疫学研究时,以HBcAg(18~27)V作为参照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病毒学背景.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并对检测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因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同时检测HBVDNA、HBV-M。结果 (1)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占71.9%(92/128),D型占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2)男性与女性的HBV基因型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561)。B型与C型比较,C基因型HBVDNA含量(P〈0.05)和HBeAg阳性率(P〈0.01)明显高于B基因型。基因型B具有更高的HBeAb水平(P〈0.05)。结论 (1)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2)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在CHB患者中,性别不是基因型构成差别的因素,C基因型易引起较重的肝脏病变,B型易发生免疫逃逸,致病情较轻。  相似文献   
76.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插入和点突变株感染及其血清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不典型表现的分子病毒学基础,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中国人感染的HBV S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1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中,1例第552位碱基胸腺嘧啶被胞嘧啶,导致HBsAg第133位蛋氨酸被氨酸替代;3例第546位碱基C被T替换,导致HBsAg第131位苏氨酸被异亮氨酸替代。  相似文献   
77.
SARS冠状病毒的多组织嗜性及其全基因序列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对不同组织的感染情况,了解SARS流行初期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方法用Trizol RNA抽提试剂提取因SARS病毒感染而死亡的3例死者不同组织中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然后用针对SARS病毒不同基因区间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其中1例肺组织中病毒全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3例病例中有2例仅在肺组织中扩增到病毒序列,另1例除在肺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外,还在气管、肾、淋巴结及肝组织中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病毒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全长为29760个碱基,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序列特征,除具有RNA聚合酶基因和s、E、M和N4种结构蛋白基因外,还有另外8个蛋白编码框。经与GenBank上登录的部分其他SARS冠状病毒全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该序列除存在少量的SNP外,还多出一段29个核苷酸的序列,这段序列的存在完全改变了ORF10和ORF11两个蛋白编码框,使得在此终止的蛋白翻译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从而使ORF10和ORF11两个读框成为一个读框。结论SARS病毒具有多组织嗜性;该序列有可能是病毒从动物传到人的原始序列。  相似文献   
78.
SARS恢复期患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SARS恢复期患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水平及变化趋势,完善SARS感染后免疫的资料。方法采用口。ISA法检测23例SARS患者发病后6个月、12个月2个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以单克隆抗体标记23例患者的PBM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A-A2的阳性率。结果6个月时IgG抗体滴度的最高值为1:160阳性(4/23),最低值为1:10阴性(1/23),平均滴度为1:57;12个月时IgG抗体的最高滴度仅为1:80阳性(6/23),最低值为1:10阴性(2/23),平均滴度为1:27。2个时间点抗体滴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3例患者中HLA-A2阳性14例,阳性率60.9%。结论SARS恢复期患者的抗体滴度在半年以后已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所依据的SARS-IgG抗体诊断标准是合理可行的。HLA-A2抗原肽疫苗可以治疗和预防50%左右的SARS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运用腺病毒系统将HBV/C全基因组高效地导入肝癌细胞系,为研究HBV的复制及蛋白表达情况构建技术平台.方法 构建HBV/C基冈型毒株的1.3拷贝全基因序列,运用腺病毒系统(AdEasy),首先将1.3拷贝HBV全基因序列插入到穿梭载体pAdTrack,经测序证实插入序列的正确性后用Pme I酶切线性化重组穿梭质粒,转化Adeasier-I感受态细胞,在细菌细胞内发生同源重组,所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HBV/C用PacI酶切线性化,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来包装重组病毒.用适量感染复数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并对感染细胞上清中的HBV DNA、HBeAg和HBsAg分别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 成功运用腺病毒系统将1.3拷贝HBV全基因组高效率地导入HepG2细胞,导入的HBV能够运用自身的复制调控元件进行病毒的复制和蛋白表达.结论 运用AdEasy系统能够简便、快速、高效地将HBV全基因组导入肝癌细胞系,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及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E645R变异MXA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活性。方法对pcDNA3.1-MXA重组质粒采用定点突变构建E645R变异MXA蛋白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XA-E645R。将pcDNA3.1-MXA(MXA组),pcDNA3.1-MXA-E645R(E645R组)和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按2∶1比例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转染3d后检测MXA蛋白表达和各组细胞上清HBsAg和HBeAg的量以及上清和细胞内HBVDNA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定点突变成功构建pcDNA3.1-MXA-E645R重组质粒;MXA、E645R转染组有较好的MXA蛋白表达。E645R组与MXA组HBsA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3%和20%(P>0.05),E645R组和MXA组HBeA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61%和66%(P<0.05)。E645R组与MXA组上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9个和2.2个log值,细胞内HBVDNA水平均下降1.7个log值。结论E645R变异MXA蛋白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E645R变异不影响MXA蛋白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