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特异性引物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对该地区5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其临床生化结果、病毒定量和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基因型28例(51.0%),C基因型18例(32.7%),D基因型4例(7.3%),B+C型4例(7.3%),未分型1例(1.8%)。其中年龄大于30岁的26例患者B和C基因型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为(190.9±270.3)IU和(141.0±83.0)IU(t=0.532,P>0.05),肝脏病理炎症分级的平均秩次为10.4和11.8(Z=0.561,P>0.05),肝脏病理纤维化分期的平均秩次为10.5和11.7(Z=0.483,P>0.05),HBVDNA含量分别为106.8±1.4和108.5±1.1(t=2.989,P<0.05),HBeAg阳性数分别为2/12和8/9(Fisher’s精确概率P=0.002)。结论 广东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两种基因型感染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病毒复制水平、HBeAg表达水平以及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年龄大于30岁的CAH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的HBV病毒复制水平和HBeAg表达水平比感染B基因型者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在拉米夫定治疗早期的变化特点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拉米夫定为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雅培HBsAg Architect方法定量检测治疗基线和第12周血清HBsAg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第12周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中位数4.31log10拷贝/ml,P〈0.001)。总的血清HBsAg下降至基线的57.99%(P〈0.001),但主要发生在HBV基因B型患者(43例,P〈0.001),在HBV基因C型患者变化不明显(43例,P=0.378)。血清HBsAg和HBV DNA变化(基线和12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基因B型(Rs=0.577,P〈0.001),而在C型患者中不明显(Rs=0.068,P=0.686)。基线HBsAg水平低(比数比值为0.387,95%可信区间为0.188~0.794,P=0.010)和HBV基因C型感染(比数比值为4.083,95%可信区间为1.362~12.236,P=0.012)是导致32.2%(29例)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未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超过30%的患者血清HBsAg水平并没有随着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而下降,HBV基因C型感染和基线HBsAg水平低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3.
114.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从2004年5月至2007年3月应用平消胶囊联合常用化疗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贲门癌87例。结果:两组近期疗效(CR PR)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及血液学毒性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消胶囊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贲门癌能够减轻化疗药物消化道副反应,且能减轻血液学毒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HBsAg-IaC)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CHB)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连续收集的HBsAg-IaC(n=187)和e^--CHB(n=99)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G1896和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结合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判断HBV基因型。结果113例HBsAg-IaC者血清HBVDNA阳性,其中103份完成前C区测序。HBsAg-IaC群体中HBV基因B型比例高于e^--CHB患者(84/113对46/99,P〈0.001);HBsAg-IaC的G1896A突变比例高于e^--CHB(69/103对39/99,P〈0.001),但A1762/G1764突变株比例低于后者(38/103对65/99,P〈0.001)。男性(OR=7.681,95%CI=2.693~20.992,P〈0.001)、年龄超过40岁(OR=24.421,95%CI=5.187~114.969,P〈0.001)、基因C型感染(OR=2.695,95%CI=1.240~5.859,P=0.012)以及A1762/G1764突变(OR=2.116,95%CI=1.012~4.425,P=0.046)是与e^--CHB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HBsAg-IaC在病毒学特征上与e^--CHB明显不同;HBV基因C型感染、发生A1762/G1764突变、年龄大的男性HBsAg-IaC群体可能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6.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HBV/B和HBV/C)对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92例慢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亚培12000进行血清HBsAg定量检测,基因分型采用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将不同基因型HBV复制质粒转染Huh7细胞,比较HBsAg分泌效率。结果HBV/B患者(n=260)血清HBsAg水平高于HBV/C(n=197)患者(P〈0.001)。以全部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HBV DNA水平(B=0.098,P=0.002)、HBeAg状态(B=0.594,P〈0.001)和HBV基因型(B=-0.420,P〈0.001)决定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患者中(n=337),HBV DNA水平(B=0.136,P=0.001)、性别(B=0.441,P=0.011)和HBV基因型(B=-0.278,P=0.049)决定血清HBsAg水平;而在HBeAg(-)患者中(n=155),仅HBV DNA水平(B=0.195,P=0.018)是影响血清HBsAg水平的因素。转染试验表明HBV/C的HBsAg的分泌效率仅有HBV/B的1/3(P=0.010)。结论HBV基因型因为不同的HBsAg分泌效率影响HBeAg阳性患者HBsAg水平。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对便携式Celercare M1分析仪与Beckman DxC800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9-A2方法比较试验方案,收集100例不同血糖浓度患者血清,使用Celercare M1分析仪与Beckman DxC800分析仪测定血糖,比较两种方法血糖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Celercare M1分析仪血糖中值批内和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1%、1.88%,血糖高值批内和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0.78%、0.97%。该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在1.0mmol/L~30.0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9799x+0.0598(R2=0.999)。 Celercare M1分析仪(y)和Beckman DxC 800(x)血糖测定结果的回归方程为y=0.974x+0.139,R2=0.999(P<0.001)。在血糖医学决定水平(2.8mmol/L、7.0mmol/L、11.1mmol/L)处的相对偏倚分别为2.4%、0.6%、1.3%,均低于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允许误差范围。结论便携式Celercare M1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符合临床要求,与Beckman DxC 800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8.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及前C变异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与前C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动态消长,及与HBeAg血清学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05份系列血清进行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其中15例患者系列血清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BCP和A83变异株感染率均明显增高(62.5%>46.9%;31.3%>12.5%);BCP变异株更多地(14/16)表现为优势积累且先于HBeAg血清阴转;BCP野株/变异株比例变化影响HBeAg血清学的稳定性。结论:两种类型的变异株在炎症活动中均具有选择优势,最终造成HBeAg阴性的HBV感染;可能与HBV感染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了解血清HBsAg在抗病毒治疗时的下降特点及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0例(阿德福韦组47例、派罗欣组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PCR-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将基因A至D型的HBV复制质粒转染入Huh7细胞,添加干扰素-α2a并检测细胞内外HBsAg水平变化。结果阿德福韦或派罗欣均可降低血清HBsAg;12周时分别降至基线水平的59.8%和53.6%;治疗12至24周期间HBsAg下降不明显,下降速度仅为前12周的11.2%和9.2%。阿德福韦组HBV基因B型(n=20)和C型(n=24)患者的12周血清HBsAg下降无区别(分别为基线的39.4%和61.6%,P=0.092);派罗欣组HBV基因B型(n=16)和C型(n=12)患者的12周HBsAg下降至32.6%和54.7%(P=0.174)。细胞内或细胞培养上清HBsAg下降在基因A至D型间无区别。结论阿德福韦和派罗欣治疗都可以降低血清HBsAg水平;下降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12周,下降速度和HBV基因型(B/C)无关。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测定并分析1例中国慢性无症状携带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基因型的全基因序列。方法 用聚合 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V全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后对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并与已发表的HBV毒株全序列进行 同源性比较;对 GenBank中已发表的30株HBV D基因型毒株的全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该病毒全基因长 3182bp,为ayw亚型,D基因型;此毒株全基因GenBank AccessionNo为AF280817;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D 基因型全序列同源性为98.3%~94.5%,与已发表的 A、B、C、E、F和G基因型全序列同源性均小于89.5%。结论 首例中 国株 HBV D 基因型全序列与源于瑞典的四株 HBV D 基因型全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