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粉螨是节肢动物中的一大类群 ,分类学上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 (Acari)真螨目 (Acariformes)粉螨亚目(Acaridida)。其种类繁多、生境广泛 ,与人类健康及医学关系密切。为深入了解粉螨的生态环境 ,2 0 0 3年 3~ 4月作者等调查了淮南市唐山镇邱村储藏蔬菜种子粉螨孳生情况 ,并作鉴定、分类。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所有待检蔬菜种子均为淮南市唐山镇邱村村民储藏 ,保存时间均 >3个月。1.2 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镜检法[1] 。样品称重 (10 g)后 ,置平皿内 ,连续变倍显微镜下 ,用零号毛笔将样本从平皿一侧拔至另一侧 ,当发现螨时判为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膜白介素-2受体(mIL-2R)的变化。方法采用生物素一链霉亲和素(BSA)法对卵囊阳性患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mIL—2R检测。结果人芽囊原虫卵囊阳性者CD_3~+、CD_4~+、CD_8~+和CD_4~+/CD_8~+阳性百分率分别为(65.83±6.55)%、(43.55±6.10)%、(28.43±4.32)%和 1.58±0.32,静息期与诱导期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2.92±1.06)%和(33.45±2.31)%;人芽囊原虫卵囊阴性者CD_3~+、CD_4~+、CD_8~+和CD_4~+/CD_8~+阳性百分率分别为(55.87±7.23)%、(39.26±6.43)%、(30.04±5.67)%和1.36±0.41,静息期与诱导期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4.31±1.47)%和(35.41±3.12)%,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T细胞亚群、mIL-2R在抗人芽囊原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粗脚粉螨种群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方法 于2012年5-8月在淮北市濉溪县粮仓定点采集标本,鉴定粗脚粉螨及其天敌并计数,同时记录仓库的相对湿度及温度.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粗脚粉螨种群与生态因子的关联性.结果 粗脚粉螨成螨在7月下旬达到高峰(55只塘),其若螨在6月中旬达到高峰(12只/g),肉食螨对该螨有一定的跟随效应.3种生态因子与粗脚粉螨成螨数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相对湿度(0.7579)>天敌数量(0.6705)>仓温(0.5675);与粗脚粉螨若螨数量的关联度依次为仓温(0.6073)>天敌数量(0.5318)>相对湿度(0.5142);与种群数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相对湿度(0.7767)>天敌数量(0.7180)>仓温(0.5804).结论 环境中的温湿度及天敌数量是影响粗脚粉螨种群消长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粉尘螨变应原第1组分全长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ColdTFDer f 1。方法以质粒pET-28a(+)Der f 1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Der f 1,克隆至pColdTF DNA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并用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验证产物。结果 PCR扩增获得Der f 1编码全长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ColdTFDer f 1,SDSPAGE和WB验证表明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正常表达,且基本为可溶性表达。结论成功建立尘螨变应原原核表达质粒pColdTFDer f 1,并成功实现其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生产基因工程变应原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重组蛋白,鉴定其变应原性,分析其分子特征,为制备用于临床诊治的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粉尘螨Total RNA,根据国际基因库(AB195580)设计并合成引物,经RT-PCR合成Derf 2全长基因,与pMD19-T载体连接后,热转化至E.coliJM109;将测序正确的Der f 2基因与pET28a(+)Vector连接,转化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镍琼脂糖凝胶FF亲和柱层析,收集各阶段洗脱峰用梯度透析法进行复性,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变应原性。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RT-PCR成功扩增获得目的基因Der f2,全长441 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99.3%。将构建的pET28a(+)-Der f 2质粒转化宿主菌E.coliBL21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全细胞和沉淀物中均有蛋白表达。亲和柱层析后获得约3.86 mg重组蛋白纯品,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可与哮喘患儿血清IgE发生特异性结合。去除信号肽序列(1~17氨基酸)后,重组蛋白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4.076,二级结构由延伸主链(30.82%),无规则卷曲(49.32%),α螺旋(19.86%)组成。该变应原可能位于线粒体,属ML域家族。序列比对显示,粉尘螨和屋尘螨、微角尘螨、梅氏嗜霉螨的相似度依次为88%、96%、83%,此四种螨在上述蜱螨变应原第2组分构建的分子进化树中聚成一簇,支持率达100%。结论: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原核表达获得成功,纯化后获得具有变应原性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规模生产该变应原并用于临床诊治奠定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获得了该变应原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实验室验证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纳米级粉尘螨变应原第1组分s-layer/Der f 1,建立重组纳米级变应原的方法。方法利用S-layer/Strep-tag I这一具有自我组装能力的纳米模式母体嵌合粉尘螨变应原第1组分,并置大肠杆菌中表达,用分离纯化获得的表达产物免疫治疗哮喘小鼠,从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4个层面证实该重组变应原诱导哮喘小鼠免疫耐受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结果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球形芽孢杆菌S层蛋白编码基因sllB的3′端去除600 bp后与尘螨主要变应原第1组分Der f 1连接,5′端与Strep-tag I的编码基因连接,成功构建克隆质粒pMD19-T-Strep-tag I/sllB1-2 706 bp/Der f 1,测序正确后,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ET28a(+)-Strep-tag I/sllB1-2 706 bp/Der f 1并转化E.coli BL21诱导表达,透射电镜显示该表达产物rDer f 1/S-layer位于工程菌表面,平均粒径为(116.43±14)nm。用获得的重组变应原rDer f 1、rDer f 1/S-layer免疫治疗哮喘小鼠,证实其可改善小鼠肺部炎症,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螨特异性IgE水平,增加总IgG、螨特异性IgG水平,并上调外周血Th1型、下调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并以重组纳米级变应原疗效更好,免疫调节作用更强。结论获得了纳米级粉尘螨变应原第1组份重组体,该制品可以诱导哮喘小鼠免疫耐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所建立的纳米级变应原原核表达体系为生产纳米药物和疫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出现钢板螺钉折断,足部外观基本正常.1例患者出现表浅皮肤坏死.足部Maryland评分优良率89.6%.结论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淮北农村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为预防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964名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情况。[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7.49%;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χ2=12.23,P﹤0.05);感染螨种大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和混合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5,P﹤0.05);轻度感染多见;鼻唇沟(75.85%)和颊部(73.58%)蠕形螨感染率较高;面部有酒渣鼻、痤疮、脂溢性皮炎蠕形螨感染率高于面部皮肤正常者(χ2=223.57,P﹤0.05)。[结论]淮北农村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严重,应加强对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以核糖体第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作为分子标记,对粉尘螨、屋尘螨、腐食酪螨和热带无爪螨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 PCR扩增种常见储藏物螨种的ITS2基因并测序,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从GenBank下载8条螨虫的ITS2序列,用MEGA 2.1软件构建分子系统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分析4种螨的ITS2序列长度为316~487bp,种内基因遗传距离为0.003 823~0.052 599,种间遗传距离为0.187 440~0.534 699。以长食酪螨(Tyrophagus longior)为外类群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屋尘螨与粉尘螨亲缘关系较近,腐食酪螨及热带无爪螨分别位于发育树的基部和中部,系统发育树结果与根据形态分类对应。结论依据ITS2基因片段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可对常见螨种鉴定,ITS2基因片段可作为螨种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0.
目的获得粉尘螨变应原第6组分(Der f 6)的编码基因并了解其序列多态性。方法根据GenBank(AF125187)公布的Der f 6的CDS区序列设计引物,使用PrimeSTAR?HS DNA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片段与pMD19-T simple连接,进行序列测定和多态性分析。结果获得粉尘螨Der f 6编码基因,大小为839bp。对5个Der f 6克隆质粒测序并与参考序列GenBank No.AF 125187和GenBank No.EU085359比对,出现突变的cDNA序列合计36处,cDNA克隆中序列存在27处突变至少达到3个;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15处与上述27个位点一致。结论获得粉尘螨Der f 6编码基因并证明其序列具有多态性,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