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家兔胼胝体切开(单靶点),胼胝体切开+Forel-H区置入银夹一枚(多靶点),手术前后用美解眠诱发EEG描记,检测手术对大脑癫样放电的作用与程度。手术前诱发24只,出现癫样放电23只:术后诱发24只,出现癫样放电22只,共计出现癫样放电45只(93.75%)。36只家兔的实验结果表明:胼胝体切开,胼胝体+Forel-H区可提高美解眠癫阈阻止癫痫全身性泛化,对大脑癫性放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胼胝体中段+Forel-H区,较明显的阻滞投射到手术对侧电压降低,且多靶点治癫作用强。 相似文献
22.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非常危险的外科危重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科1997年10月-2002年10月共收治52例SAP,其中1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灌洗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结肠癌及1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CR7、PI3K及Akt的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CR7、PI3K及Ak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均〈0.05),且CCR7与PI3K、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CCR7、PI3K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k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CCR7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4.
目的本文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以及不同吻合方式与发生胰瘘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回顾2002-12/2005-06间行胰肠吻合病例34例,其中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腺横断伤,胰肠吻合方式包括端端套入吻合,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胰管支撑和胰液引流包括胰管支撑内引流、胰管支撑外引流和无胰管支撑等.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5.88%(2/34),死亡1例.两种主要吻合方式比较,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时间较端端套入吻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胰瘘发生率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吻合方式均较容易掌握,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时间较端端套入式吻合缩短.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胰瘘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在吻合技术未熟练掌握时,放置胰管支撑外引流有助于减少胰瘘发生. 相似文献
25.
<正> 我院从1989年至1990年选择杂种犬43条,分别对术前,甲亢及甲状腺动脉栓塞术后(以下简称术后)7、14天血清铜锌铁镁钙进行了测定,并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对35例胃、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68例胃癌、大肠癌患者(恶性疾病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进行了测定。结果:胃及大肠恶性疾病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恶性疾病组联合测定阳性率高于单项测定的阳性率(P<0.05)。胃癌联合测定的阳性率为86.11%,大肠癌为84.38%,良性疾病组联合测定无一例阳性。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对胃癌、大肠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测定更能提高其灵敏度,可作为胃及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7.
我院从1984年至1996年共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21例,临床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6~68岁。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及症状为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梗阻性黄疽,上消化道出血,黑便,发热,食欲欠佳,体重减轻等。病史为1月一1年。本组病例中有14例次作了上消化道钡透,9例有阳性发现。16例次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取活组织检查而明确诊断。6例行腹部CT、MRI检查发现十二指肠肿物。4例因出现“幽门梗阻”收住内科,经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确诊后转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8.
2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首选的金标准术式[1] 。 1992 1999年 ,我院行LC 60 0 0例 ,发生严重并发症 37例 (约占 0 6%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7例中 ,男 7例 ,女 30例 ;年龄34 72岁 ,平均 58 8岁。均为胆囊结石。急性炎症 9例 (化脓、灶性坏死 4例 ) ,慢性炎症 2 8例 (属小胆囊19例 ,其中胆囊瓷性变 3例 )。病史 34 0年 ,有长期反复发作史 32例。1 2 并发症种类与相关因素 胆总管损伤 9例中 ,因Calot三角“冻结” ,三管关系分辨不清 7例 ,术者盲目操作损伤 2例。术后胆漏 12例中 ,因肝创… 相似文献
30.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 ,普外科临床常见多发病的各类型良性胆囊疾病 ,尤其结石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该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由于肝血管瘤在其体积较小时 ,临床上常无症状 ,尤其分布在胆囊床周边肝脏的血管瘤 ,LC术前常被忽略。本文收集自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结石性胆囊炎LC术中发现的 8例肝血瘤 ,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8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4例。年龄 2 8~6 5岁。术前诊断均为结石性胆囊炎。其中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3例 ,胆囊结石并胆囊萎缩 3例 ,静止性胆囊结石 2例 ,术前肝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