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原位肝移植手术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容易发生波动,而在非转流经典术式中更容易发生,本研究对25例原位经典术式非转流肝移植患者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损伤伸肘装置的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方法66例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2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从肘关节外侧入路即肱三头肌外侧与肱桡肌间隙进入,不切断肱三头肌;肘关节内侧入路即从尺神经沟内找到尺神经并牵开,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内外侧分别用交叉克氏针固定,上张力带铜丝,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即术后3-5天开始.2、肘关节后侧入路:将肱三头肌的腱部作舌瓣状切开,固定方法同上,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方法治疗36例,优良率91.7%.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方法治疗30例,优良率63.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对伸肘装置损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快,关节僵硬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3.
王忻  赵毅  祁学强  常建旗 《河北医药》2016,(14):2146-214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单纯前路手术组(前路组, n=28)、单纯后路手术组(后路组, n =23)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联合组, n =38)。比较3组患者术后椎体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3组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均低于前路组和后路组,JOA评分均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Cobb 角、椎体间滑移距离、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联合组D级+E级比例显著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D级+E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单一入路手术相比,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明显提高了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椎体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且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4.
骨与关节结核重复多次误诊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与关节结核延误诊治的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延误诊治的骨与关节结核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主要表现为患部肿胀、疼痛,在多家医院门诊累积就诊160例次,平均5次,误诊为慢性劳损性疾病104例次,误诊为其他疾病56例次.X线片发现骨质破坏误诊6例次,读片不仔细漏诊骨关节病变4例次.本组2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6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考虑骨与关节结核,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诊断成立.结论 对慢性骨与关节疼痛患者要提高结核病变的警惕性,完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5.
比较脊髓损伤及制动后大鼠骨密度与生物力学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目的:建立胸髓横断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大鼠失用性萎缩模型,观察及比较大鼠胸髓损伤大鼠和失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8/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将48只4月龄雌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制动组、脊髓损伤组.方法:脊髓损伤组及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行T10椎板切除,脊髓损伤组用锐刀横切脊髓,对照组则仅进行椎板切除术而不干预脊髓,制动组大鼠左下肢用小夹板固定后绷带悬吊,室温下分笼饲养,标准大鼠饲料,自由饮水、摄食.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6周检测大鼠腰4椎体、肱骨近端、股骨远端、骨盆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周,脊髓损伤组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下降(P<0.05):术后6周,股骨远端、骨盆骨密度显著F降(P<0.01,P<0.05),两组肱骨近端、腰椎骨密度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周,制动组大鼠股骨远端、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周,股骨远端、腰椎骨密度降低(P<0 05).制动组与对照组肱骨近端、骨盆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周,脊髓损伤组骨盆、股骨远端骨密度低于制动组(P<0.05),腰椎骨密度高于制动组(P<0.05).术后3周,脊髓损伤组及制动组大鼠腰椎、肱骨近端及骨盆最大载荷、结构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6周,脊髓损伤组股骨远端最大载荷、结构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肱骨近端及腰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但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不同,即两种骨质疏松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即使同一部位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的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和口服阿昔洛韦片配合局部用抗炎、抗病毒药物,对54只眼、42只眼进行治疗,观察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前者有效率87.03%,后者有效率69.05%。结论: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镇江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特征。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镇江市急救中心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212例TBI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男性115例(54.2%),女性97例(45.8%);年龄0(新生儿)~84岁,平均(30.5±11.5)岁;男∶女=1.2∶1。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特征和干预措施等。 结果212例TBI患者中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道路交通事故(155例,73.1%)、其次是殴打(26例,12.3%)和跌倒(16例,7.5%)。损伤部位以下肢为最多见(175例,82.5%),其次是上肢(85例,40.1%)。其中损伤部位≥2处的患者87例(41.0%)。大多数患者为轻度脑外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182例,85.8%)。针对创伤患者最常见的干预措施是吸氧(198例,93.4%),其次止血包扎(179例,84.4%),夹板固定(129例,60.8%)、输液(79例,37.3%)和用颈托固定(39例,18.4%)。 结论TBI的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事故,需要进一步努力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以更好地预防TBI。院前对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手段和方法还需进一步专业化。  相似文献   
58.
大鼠松质骨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脊髓损伤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细胞因子异常及神经功能的异常、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往对细胞因子及激素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神经异常对骨调节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课题创新性地应用血生化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松质骨中神经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分析其在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3月龄SD大鼠48只,体质量为(210±16)g,随机均分为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方法:脊髓损伤组于T_(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周分批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处死.测定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对股骨髁松质骨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清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各时间段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段分布于小梁骨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呈强阳性,脊髓损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对照组减弱(P<0.05或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松质骨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减弱可能与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血塞通注射液配合中药对8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FFA的改变。结果:显效45例,有效28例,无效13例,有效率84.88%。结论:血塞通注射液配合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0.
王忻 《中医研究》2010,23(9):71-73
驻景丸加减方源自成都中医药大学著名眼科专家陈达夫先生之《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简称《六经法要》),其门人罗国芬女士在《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中对此方在眼科的应用多有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