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新合成的腺嘌呤衍生物抗疱疹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王志玉,钟蒙,王桂亭,许洪芝,韩世杰,刘兆鹏,徐丽君单纯疱疾病毒(HSV)和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人类重要致病病毒,除了能引起疱疹、水痘、带状疱疹以外,尚能引起脑炎、胎儿先天性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严重...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克隆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体内不同部位的HIV-1B gp120基因,并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中表达.方法 分别以一例ADC患者尸检标本的外周(淋巴结)和中枢(脉络丛、大脑枕叶白质)来源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IV-1 gp120基因,序列测定后,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gp120/pcDNA3.1(+),将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IV-IB g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了ADC患者体内外周淋巴结、脉络丛、大脑枕叶白质3个部位的HIV-1B gp120基因,所构建的表达质粒gp120/pcDNA3.1(+)转染U87细胞后可表达目的蛋白.结论 ADC患者不同部位来源的HIV-1B gp120基因均可在U87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IV-1B gp120包膜蛋白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3.
对混合菌种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其分别为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恶臭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直接分离平板是分离细菌的有效方式,增菌液增菌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4.
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阐述风疹病毒(RV)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RT-PCR扩增RVE1基因,然后测序,并用DNA STAR软件包绘制系统发生树,以分析R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测得RV JR23株E1基因的序列,与GenBank中包括3株中国株在内的不同时间、地点分离的30株病毒株一起绘制了系统发生树,比较了各株可产生HI抗体和中和抗体区的氨基酸变异情况。(1)总体上RV的核酸、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中国的4株分离株遗传性质差别相对较大,其中379株和BRD株构成了不同于其他29株的基因Ⅱ型,就其遗传来源及生物学性状需进一步研究。(2)JR23株与英、美、日20世纪60年代流行株序列相近,其遗传来源可能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流行株的中国衍生株,但具体的初始流行时间未知。结论 RV的流行有地域的差异,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时间有关。因为人是RV的惟一宿主,所以人员的流动性,影响了RV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汉坦病毒(HV)包膜糖蛋白M的克隆载体;研究M基因的变异情况,并对其序列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GM04—38M片段的基因。产物纯化后克隆于PMD-18T载体。经氨苄青霉素筛选,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将它与世界范围内分离的病毒株同一基因序列分析比较。结果:筛选出含有HVM蛋白基因的克隆。GM04—38株M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3651个核苷酸。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A30.46%。T30.13%,G20.84%。C18.57%。序列同源分析表明。GM04—38株与Z37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7.3%)。属于SEO型HV。与其他SEO各株的差别均小于18.0%:绘出了核苷酸系统发生树。结论:成功地建立汉坦病毒M蛋白基因克隆载体:中国不同地区汉坦病毒流行株基因序列存在明显差异。这为研究HV遗传与变异以及制备有效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Tahyna病毒(Tahyna virus, TAHV)2007年在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格尔木市分离到,后续研究证实青海省新分离TAHV是引起当地发热性疾病的新病原,TAHV感染成为我国除乙脑、登革之外的第三种蚊虫传播病毒性疾病。本文从生物学特征、自然循环、人畜动物流行病学、临床致病特点等方面对青海省TAHV相关研究结果等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性和灭菌效果。[方法]采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检测工作环境中的空气和所排废水中甲醛浓度,采用生物指示物和染菌载体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灭菌程序运行过程中,空气中甲醛浓度〈0.1mg/m3,废水中甲醛浓度〈20mg/L;载体定性灭菌试验全部合格,有3次模拟现场灭菌试验灭菌运行失败。[结论]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温灭菌处理方式,但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适用的灭菌物品范围需进行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38.
背景:视网膜挫伤是眼外伤后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比较棘手。虽然对视网膜挫伤后眼底改变在临床上已有较充分的认识,但在其发病机制、药物治疗上意见仍不一致。 目的:在兔视网膜挫伤模型上,观察视神经细胞的凋亡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无眼疾青紫蓝兔48只,随机分为8组,挫伤后1,3 h组、挫伤后1,3,7,14,28 d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右眼为致伤眼,以改良Allen’s重击法制备兔单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在相应时间点获取兔眼标本,对筛板后5 mm视神经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行神经胶质细胞计数,以电镜及TUNEL法观察视神经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兔视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胶质细胞与神经纤维走向一致,呈极性排列。挫伤后1,3 h、挫伤后1,3,7 d兔视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胶质细胞杂乱无序。挫伤后1,3 h、挫伤后1,3,7,14,28 d胶质细胞计数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视网膜挫伤后存在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现象,正常对照组、挫伤后1 h、挫伤后28 d组几乎不见凋亡细胞;挫伤后3 h组、挫伤后1,3,7,14 d组均可见TUNEL染色阳性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 d组数量较多,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视网膜挫伤后,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可能是视功能恢复不良的原因之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9.
丹参川芎嗪联合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复明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6例15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72眼,单纯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80眼,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复明片治疗.结果 经3个月临床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复明片观察组有效率为72.50%,西药对照组为33.3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复明片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3CD蛋白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SDLY1组、SDLY107组和SDLY107(1-3CD)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将弱毒株SDLY1株的3CD蛋白编码区置换到强毒株SDLY107株,形成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将EV71病毒接种于RD细胞和Vero细胞,于37℃和39.5℃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MTT试验检测活细胞量,以判断病毒对细胞损伤作用的改变。结果 37℃下,拯救病毒SDLY107(1-3CD)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弱于SDLY107株,但仍强于SDLY1株(P<0.05);39.5℃下,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较SDLY107株下降(P<0.05),但与SDLY1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3CD编码区的置换可以改变病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3CD蛋白编码区可能存在影响病毒毒力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EV71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