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2组,常规药物治疗51例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中药离子导入51例为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10d)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住院天数及CRP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炎性渗出影像吸收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2.
第一阶段(1960—1973)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查落实疫情,控制发情。第二阶段(1974—1979)是大力防治阶段,建立疟疾联防,健全各级疟防组织,加强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977年达到基本控制。第三阶段(1980—1985)是基本消灭疟疾阶段,并提出“划灶灭源”措施,同时积极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通过感染监测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2-2015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分别为7.02‰、1.93‰、0.83‰、0.29‰,感染率逐年下降(P<0.01)。 结论 开展目标监测、最大无菌屏障、2%葡萄糖酸洗必泰皮肤消毒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CRBSI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与D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眼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无DR的患者50例(NDM组),糖尿病伴非增殖型DR患者50例(NPDR组),糖尿病伴增殖型DR患者50例(PDR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RBP4和Cys-C水平。结果 各组FPG、TG、TC、LDL-C、HDL-C、2 hPG、HbA1c、RBP4、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PDR组患者FPG、TG、TC、2 hPG、HbA1c、RBP4、Cys-C水平均高于NDM组,HDL-C水平低于NDM组;PDR组患者FPG、TC、2 hPG、HbA1c、RBP4、Cys-C水平均高于NPD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OR=3.128,95%CI(1.458,7.641)〕、HbA1c〔OR=6.933,95%CI(1.604,29.962)〕、RBP4〔OR=2.746,95%CI(1.043,7.230)〕、Cys-C〔OR=3.062,95%CI(1.098,9.389)〕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RBP4和Cys-C水平升高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常规透析30例(观察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模式依次为:确定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并进行效果评价。另外30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随机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透析知识知晓率达到96.7%,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100.00%,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行为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应用于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6.
<正> 1979年7月我市在平度县发现首例狂犬病后,1980~1981年疫情急剧上升,两年共发生狂犬病35例。1982年采取以管理犬只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使发病迅速下降。1983~1986年疫情终止,1987年以后又再次发生狂犬病。为了解其流行特点,掌握流行规律,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概况:1979~1988年全市共发生狂犬病44例,以1980、1981年发病率最高,分别为0.35/10万、0.23/10万(表1),1983年至1986年无疫情,1987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及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缬沙坦组[(86±10)μg/min]相比,联合治疗组UAER[(68±13)μg/min]降低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8.
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个人和家庭综合征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11例HIV 感染者及配偶、子女进行定期监测、安全性行为教育、提供卫生防护技术等干预措施。并与AIDS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对照。结果 接受干预措施的HIV感染者中无人发展成AIDS,其中6例已婚者仅1例传染给配偶,其心理、身体、家庭关系稳定。未接受干预的2例被发现时已出现家庭内传播并发展成AIDS。  相似文献   
59.
对我院近5年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cardiac valvular disease,SDHWD)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讨论SDHVD的彩超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T2DM患者(糖尿病组)及150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检测糖脂代谢指标和IDE活性,同时计算IR指数(HOMA-IR).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及IDE活性,并分析糖脂代谢指标及IDE活性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DBP、TG、TC、LDL-C、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和ID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BMI、TG、TC、LDL-C、FBG、2hPG、FINS、IDE活性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IDE活性、TG、LDL-C是影响HOMA-I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明显糖脂代谢紊乱,且IDE活性升高.IDE活性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