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1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目的 制作用于禽流感检测的四通道压电蛋白芯片.方法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粘附、戊二醛(Glu)交联法,将禽流感H5、H7、H9、HI抗原分别固定于石英晶体的银电极表面.结果 得到了抗原的最佳固定条件和压电蛋白芯片对阳性、阴性标准血清的响应情况.结论 该传感器对阳性标准血清的响应值与阴性标准血清的噪声值之比大于2,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62.
目的探讨和分析尿路梗阻患者应用低辐射和低剂量对比剂MSCTU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路梗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CT扫描管电流不同分组为常规剂量组(190-260m A)和100m A组及80m A组。并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100m A组、80m A组:扫描前,经患者肘正中静脉一次性推注20ml对比剂,15min后再进行排泄期扫描。常规组: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80ml造影剂,注射速度为3-3.5ml/s,然后对患者进行腹部常规三期扫描和排泄期扫描,并研究排泄期图像。扫描结束后,需分别进行MPR和VR及MIP、CRP重建。并选择常规组图像为标准来评价其他两组图像质量。结果经研究发现,三组在输尿管和肾脏上段横断面图像及全泌尿系统MIP和VR图像比较(P>0.05)。而80m A组与常规组、80m A组与100m A组两两比较,其输尿管中下段横断面图像和MPR及CRP图像比较(P<0.05)。然膀胱横断面图像:80m A组与100m A组比较(P>0.05);80m A组与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临床诊断尿路梗阻时,当将管电流降到80m A,对比剂为20ml时,采用MSCTU能对患者中上段输尿管和肾集合系统梗阻做出准确准备。然管电流为100m A,对比剂为20ml时,其图像更为清晰,则可对全尿路梗阻做出准确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463.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关节面台阶高度以及骨折再移位情况。结果 术后6 个月,研究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17 例、良者29 例、差者3 例,与对照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14例、良者 27 例、差者 8 例无明显差异 (Z = -1.198,P =0.231); 研究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桡骨高度明显矮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1.667、8.025、9.399、38.106,P均<0.001); 研究组患者中有 1 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再移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χ2 =1.010,P=0.315)? 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在腕关节解剖结构复位中的效果虽不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但能够获得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等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未增加患者骨折再移位风险,且操作更简单,患者更易接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64.
和厚朴酚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体内血浆中和厚朴酚的浓度,并用3P87程序处理数据.结果:静脉注射和厚朴酚后,药-时曲线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具有体内分布快、血药浓度下降迅速等特点.结论:为和厚朴酚的剂型设计和药效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5.
不同产地栽培银杏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银杏叶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 :HPLC法测定 35个产地银杏叶中 3种主要黄酮甙元即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 ,并以此换算出总黄酮含量。结果与结论 :各产地银杏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其中产量大的江苏邳州、广西兴安、贵州正安、湖北安陆等地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66.
为了考查L-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Nase)前体脂质体(Proliposomes)( L-ASNasePL) 与L-ASNase的急性毒性及对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的作用.脂质体组小鼠静脉注射给药(L-ASNasePL),给药剂量为给以最大药物浓度(4000KU/m1),最大静脉注射体积(0.5m1/20g);L-ASNase 组给药体积为0.4ml/20g,给药一次,给药后每天观察记录小鼠活动、死亡情况,共观察14d.结果L-ASNasePL 的毒性与L-ASNase 相比明显降低,其小鼠iv的L-ASNasePL的最大耐受量为10.0×105KU/kg,相当于每日人临床拟用剂量的5000倍.对正常小鼠体重、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的影响:L-ASNase高剂量组(1000KU/kg)有显著降低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的作用(P<0.05),而L-ASNasePL对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L-ASNasePL组及L-ASNase组对小鼠体重增长均无明显影响.说明L-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急性毒性明显小于L-门冬酰胺酶,L-ASNasePL对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67.
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关节滑膜自限性增生性疾病.笔者遇到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468.
李芙蓉  陈世忠  罗世恒  王弘 《中草药》2010,41(12):2087-2089
目的 进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测定茜草中羟基茜草索和大叶茜草素的方法研究,并与HPLC方法比较,建立准确、高效的茜草药材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使用新型的UFLC系统,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Ⅱ(75 mm×3.0 mm,2.2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52:48)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60℃,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 UFLC法和HPLC法测定的茜草两种化学成分的量差异不大;UFLC分析时间显著缩短,羟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分析时间由HPLC法的7.2、25.3 min缩短为1.2、10.5 min.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UFLC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快捷简便,适用于茜草中羟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分析,是一种高效、可行的质量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469.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VAS评分、KPS评分及ASIA神经损伤分级的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术后1个月VAS评分较术前降低[(1.0±0.6) 分 vs (8.5±1.8) 分,P<0.001)]、术后3个月KPS评分高于术前[(75.0±18.2) 分 vs (45.0±10.5) 分,P<0.001)]。术后1个月87.5%的患者ASIA分级得到改善,其中D级和E级患者占比由术前的11.4%和0分别增多至40.6%和29.2%。结论 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患者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有效解除脊髓压迫并不同程度地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70.
沙门氏菌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首先,沙门氏菌作为兼性厌氧菌,能够特异性地定植在肿瘤区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介导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等在内的免疫细胞浸润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其次,沙门氏菌具有高度遗传修饰性,可被改造为毒力减低或精准靶向的重组沙门氏菌。此外,重组沙门氏菌还可作为疫苗、细胞毒性药物、RNAi和纳米颗粒递送的有效平台,在治疗的同时还可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如重组沙门氏菌载体活疫苗裂解系统,能够加强肿瘤抗原呈递,促进T细胞发挥杀伤效应。本文介绍了减毒沙门氏菌载体的抗肿瘤免疫特性和肿瘤靶向性,并对以重组减毒沙门氏菌为递送系统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