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PLA)的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意义.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CI患者和24例对照组的PLA、血小板-中性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用血液凝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R),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sP-sel),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 ACI患者PLA(4.12±1.17)%、PNA(4.09±1.27)%和PLyA(4.28±1.09)%与对照组[分别为(4.10±0.99)%、(3.98±1.12)%、(4.01±1.98)%]无显著差异,PMA治疗前(11.54±1.88)%高于治疗后(8.40±2.74)%,P<0.01;治疗后又显著高于对照组(6.69±1.74)%,P<0.01,治疗前PMA水平与PAR、sP-sel、CRP正相关(r=0.554、0.447和0.514,均P<0.05).结论 PMA是反映ACI患者血小板活化的良好指标,并能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在ACI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脑苷脑苷肌肽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单纯脑苷激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激肽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和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Hcy),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HCT和Arbc水平,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TFPI)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NIHSS评分、Cys-C、MMP-9、Hcy,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HCT)和红细胞聚集指数(red cell aggregation index,Arbc)水平,TF和TF/TFPI水平均低于常规组,NGF、BNDF和TFPI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炎症应激反应,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及高凝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B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C组采用丹参川芎嗪+阿加曲班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C组患者总有效率及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显著高于A组及B组(P 0. 05)。治疗后,3组的D-二聚体、hs-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且C组与A组及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质量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参芎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2006年4月至7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54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川芎嗪组和参芎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I/R模型,缺血1h时回抽栓线实现再灌注,造模成功后,于再灌注6h、12h及24h3个时间点断头取脑及采血;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脑组织NF-κB、TNF-α及ICAM-1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及IL-10质量浓度。结果各组脑组织TNF-α、ICAM-1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强,但NF-κB于再灌注12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参芎组NF-κB、TNF-α及ICAM-1表达明显减弱(P均<0.05);参芎可降低IL-1β的质量浓度,促使IL-6的峰值提前,提高IL-10的质量浓度(P<0.05或P<0.01)。结论参芎注射液抑制脑I/R炎症损伤的作用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多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症(CAA)及斑块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重要高危因素[1].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P)的干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一、二级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治疗CAAP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诊疗的105例CAAP病人,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患有程度不等的CAA或(和)颈动脉斑块.其中,男62例,女43例,年龄42~ 70[平均(53.9±11.7)]岁.  相似文献   
17.
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I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方法应用0.125U/μ L I型胶原酶 2μL和2U/μL的肝素钠注射液1μ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μL),分别检测大鼠术后1h、 3h、6h、12h、24h、48h、72h和7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大鼠末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形成。I型胶原酶-肝素注射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血肿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以H6h、H12h 和H24h组最重;全血及血浆粘度的部分参数在H3h-48h不同程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在H6h-48h是明显升高的,但变形指数各组没有差异。血纤维蛋白原在H12h-72h显著升高。结论 I型胶原酶-肝素诱导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成功可靠的,大鼠腑出血后不同时限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S100B、神经肽Y和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神经肽Y(NPY)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醒脑静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S100B和NPY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醒脑静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100B、NPY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S100B和NPY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在入院第1天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在第7天时最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NPY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S100B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醒脑静组患者第7天和第14天时NPY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醒脑静组患者S100B亦低于普通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NPY均明显增高,NPY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醒脑静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NPY和脑水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慢性感觉性或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是转诊给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尽管有患者接受了很多项辅助检查,仍有约1/3的患者病因不明。这些患者诊断为隐源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CSPN),发病年龄不一,多在60~70岁,男女性别间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CSPN临床症状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或疼痛,数年之后可累及双手。进一步检查可能会发现趾背屈和背伸力弱,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提示轴索性神经病变。CSPN预后通常良好,大部分病例可以保持独立行走能力。除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心理安慰外,主要的治疗措施有神经性疼痛治疗、平衡训练等物理治疗以及使用辅助装置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颅内出血亚急性期脑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08例颅内出血亚急性期脑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两组均予降颅压、平衡水电解质、营养神经、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常规治疗,此基础上观察组予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6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记录两组精神、神经、智能评分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神经及智能改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颅内出血亚急性期脑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