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7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290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275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1198篇
内科学   608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37篇
综合类   2203篇
预防医学   991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006篇
  17篇
中国医学   813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背景: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延缓近视发展得到证实,使得佩戴者日益增多。对临床佩戴情况进行分析,为开展该项新技术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和佩戴情况。 方法: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为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材料制作,佩带者27例48眼,男14例、女13例,年龄6~42岁、平均(13.3±4.3)岁。筛选佩戴者、选择适应证、眼部情况检查、数据获取、镜片试戴、镜片订制、戴镜宣教、定期复查。 结果与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7例29眼(68.9%)佩戴后7 d达到矫正视力,日戴型10例19眼佩戴后的矫正视力均达到佩戴之前矫正视力、47.3%提高1行以上;11.4%只眼出现角膜染色;应到复诊的次数111例次、未按时复诊次数15例次(占13%);83.3%一次成功佩戴;出现更换镜片14眼次、其中技术需要更换镜片8眼次、佩戴者损害镜片6眼次;佩戴者主要以18岁以下的学生为主;29.1%的学生能自行摘戴和护理、平均年龄为(12.4±2.1)岁。结果提示在医疗机构的监控下,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安全、有效、依从性好,佩戴人群以学生为主。 关键词: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31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MRI诊断、类别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MRI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51例枕骨大孔区肿瘤,根据肿瘤的MRI及类别选择手术入路,经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41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7例(72.5%),次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l例。临床症状改善者40例,保持原有症状者5例,症状较术前加重4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到45例,随访期内复发3例。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种类及表现差异性大,MRI检查可提供准确的定位和诊断;根据MRI成像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慢性特发性轴索性多神经病(chronic idiopathic axonal polyneuropathy,CIAP)病理改变特点,并探索腓肠神经炎细胞CD3、CD20、CD68抗体及其微小血管内皮细胞膜结合性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 synthase,e NOS)的表达规律。方法 10例经过临床、电生理、腓肠神经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CIAP患者,均进行腓肠神经活检标本的常规病理组织学染色以及以抗CD3、CD20、CD68、TM、e NOS、v WF(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抗体作为第一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0例患者腓肠神经病理检查显示有髓神经纤维轻-中度减少,伴随轴索变性和再生,部分可见轻微脱髓鞘改变,4例患者出现毛细血管基底膜肥厚。4例患者腓肠神经神经束衣间小血管周围有散在分布的CD68阳性单核细胞浸润。所有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 WF、e NOS、TM均正常表达。结论 CIAP病理特点为轴索损害为主,发病可能和体液免疫异常有关,部分患者毛细血管基底膜肥厚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受损,但内皮细胞功能相关蛋白表达初步提示正常。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是世界上急性肝衰竭和终末性肝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这两种疾病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是进行肝移植.但肝脏供体紧缺制约了移植手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学是解决肝脏生物制造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肝组织工程的发展依然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挑战,包括种子细胞种类、来源;支架材料性能和结构的要求;组织、器官体外培养和构建等方面等难题.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组织工程方法必将成功构造一个具有各种生理功能的可移植的肝脏.  相似文献   
10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兔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是否伴有细胞间黏附分子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表达 ,及其与活性氧、核因子 -κB是否相关。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蛋氨酸法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物模型 ,以光镜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 ,用比色法观察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活性氧水平变化 ,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黏附分子和核因子 -κB的表达。结果  ( 1 ) 7周末对照组家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变化 ,而实验组明显增高。( 2 )对照组动脉壁结构基本正常 ,实验组光镜、电镜下均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 ( 3 )对照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活性氧水平无明显变化 ,实验组前者显著下降而后者增高。( 4 )对照组细胞黏附分子、核因子 -κB表达水平较低 ,实验组明显增高。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通过诱导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此过程可能与活性氧及核因子 -κB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梧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的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旨在完善指导方案,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方法 随机抽取梧州市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档的3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350人作为研究对象,社区全科医生对患者就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足部护理进行自我管理模式教育,教育课程一共12次,每2周一次,采用问卷调查记录自我管理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足部护理的接受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接受率。 结果 糖尿病患者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后,对限制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多吃膳食纤维和多吃水果的饮食建议接受率明显提高(P<0.05);对适度、适当频率、适当开展的运动建议、对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建议接受率显著提高(P<0.05);对部分足部护理建议接受情况显著改善(P<0.05)。 结论 梧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的自我管理教育对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李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26-226
笔者在消化内科参与救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百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春梅 《健康伴侣》2009,(10):64-64
女人心,海底针!不用你下海打捞,答案就在韩剧里!韩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国际间有目共睹!从韩国的经验中发现,女性已然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势力!换言之,韩国的女性从过去的压抑低调,转而成为积极进取,撑起了一片天。  相似文献   
109.
李颖  张自新 《当代医学》2009,15(9):20-20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卯种植在子宫腔以外。尽管近年来死亡率有很大下降,它仍然是早孕期引起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引起9%妊娠相关死亡的原因。我院2003年5月-2006年4月疑诊异位妊娠158例,其中1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心理体验。如果一个人久陷焦虑情绪而不能自拔,内心便常常会被不安、恐惧、烦恼等体验所累,行为上就会出现退避、消沉、冷漠等情况。而且由于愿望的受阻,常常会懊悔、自我谴责,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精神变态。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前的预防针。但是,当自我不能很好地协调与本我、超我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导致人格核心部分受到损害而失衡时,就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同时,处于各种疾病状态中的人群,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或后果等等相关潜在因素,而出现的焦虑情绪,也因此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与患者的治疗、恢复的互动关系,带来诸多不便。要改善焦虑所带来的种种不利,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