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应良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7B):1081-1082
血管性痴呆(Vascule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是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智力损伤所致。中国11个城市和农村的普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中VD患病率为342/10万,其中在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分别为478/10万和140/10万,城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探讨VD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脑卒中其主要功能障碍表现在运动、感觉、语言和认知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康复训练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分析两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结果证明个体化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在脑卒中康复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性瘫痪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较单一药物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分级与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患肢及手功能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再卒中及其影响因索。方法: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因素检查及评定。结果:本组13例原发病均末被拉制;用CES-D对抑郁症状评定.发病9/12例:用Fugl-Neter9项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定,其中职业、业余生活、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总体生活满意度下降。结论:初发脑卒中后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注重整体康复,强化社区康复,改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防止再卒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