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腓肠肌肌腹或肌肉-肌腱接合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肌腹冲击组和肌-腱冲击组, 每组28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肌腹冲击组和肌-腱冲击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冲击波作用于腓肠肌肌腹部或肌肉-肌腱接合处。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后分别采用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MAS)、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测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WS)测试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对比上述时间点各组患者步频、步幅变化情况。结果经3周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PROM、疼痛评分, 肌腹冲击组及肌-腱冲击组PROM、M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肌腹冲击组PROM、MAS、疼痛评分及肌-腱冲击组MAS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肌腹冲击组疼痛评分亦显著优于肌-腱冲击组(P<0.05)。治疗1周、2周后肌腹冲击组、肌-腱冲击组10MW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肌腹冲击组10MWS亦显著...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移植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抽取患者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待培养细胞达到治疗要求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共进行4次细胞移植治疗,每次细胞移植间隔5~10d。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上述时间点2组患者外周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 结果经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移植组及对照组患者UPDRS评分[治疗4周时分别为(41.26±17.92)分、(47.13±18.35)分,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为(33.67±17.77)分、(39.03±16.50)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并且上述时间点移植组患者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移植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另外移植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其外周血液中VEGF及脑脊液中IL-10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脑脊液中TNF-α表达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9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及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神经节苷脂及甲钴胺治疗,均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与神经节苷脂联用治疗DP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FEMG检测129例DPN患者的优势侧指总伸肌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按常规方法行神经传导速度(NCS)检测。比较SFEMG和NCS的异常检出率,并分析jitter值与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FEMG异常检出率(91.5%)显著高于NCS(78.3%)(P<0.01)。HbA1C轻度升高组SFEMG异常检出率(86.4%)显著高于NCS异常检出率(69.7%)(χ2=7.69,P<0.01),而HbA1C重度升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itter值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3132,P<0.05)。jitter值正常及轻度异常患者治疗有效率(82.3%)及治愈率(30.6%)均显著高于明显异常者(54.2%,11.9%)(χ2=11.02,P<0.01;χ2=6.32,P<0.05)。结论 SFEMG对DPN的诊断意义显著,并且可用于DPN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6.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术后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素抵抗(IR)及血清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2例行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RE)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IR指数(HOMA—IR),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1、3、7天,对照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R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36.36%、9.09%和36.36%、18.18%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术后第1、3天FBG、FINS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第7天TRF、PRE、RB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降低胃癌患者术后IR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58.
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及面神经电图(ENG)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检测,并与自身健侧对比。结果37例患者BR均出现R1 R2 R2’消失/延长。与ENG相比,病程3d内BR异常率为100%,而ENG异常率为67%,明显增高。37例患者BR均有不同程度异常,ENG部分异常。结论采用BR联合ENG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9.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病因不明,患者因其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10%-25%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终身伤害。因此,对其损害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价及积极治疗十分重要。现将2006年-2008年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的37例患者行瞬目反射(BR)检测。探讨其在神经麻痹的预后评价方面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3 h颅内原位注入阿加曲班(0.5 mg·L~(-1))。分别用伊文思蓝(EB)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干-湿重法测组织含水量,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神经功能评定,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阿加曲班干预,可以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的脑水肿、BBB通透性增加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P<0.05,P<0.01),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P<0.01)。结论: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