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18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3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黄亮橐吾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森  王峥涛  张勉  檀爱民  陈麟 《中草药》2005,36(3):335-337
目的 研究黄亮橐吾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 H- 2 0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黄亮橐吾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素(euparin, )、6 -甲氧基泽兰素(6 - methoxy- euparin, )、2 -羟基- 4 ,5 -二甲氧基苯甲醛(4,5 -dimethoxy- 2 - hydroxybenzaldehyde, )、2 -乙酰- 5 ,6 -二甲氧基苯并呋喃(2 - acetyl- 5 ,6 - dimethyoxybenzofuran, )、对羟基苯乙酮(4- hydroxyacetophenone, )、2 - isopropenyl- 5 ,6 - dim ethoxy- 2 ,3- hydrocum aran( )、8β- hydroxy- 7(11) - erem ophilen- 12 ,8α- olide ( )、羽扇豆醇(lupeol, )。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亮橐吾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 和 是两个重要的成分,具有杀虫和昆虫拒食活性,这和黄亮橐吾民间用于驱虫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方法:以紫菀酮为指标,建立了HPLC法的测定条件,并对生紫菀、蒸紫菀、炒紫菀、蜜紫菀、醋紫菀、酒紫菀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紫菀酮的含量大小依次为生紫菀>炒紫菀>蒸紫菀>醋紫菀>酒紫菀>蜜紫菀;以纯紫菀计,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蜜紫菀>炒紫菀>生紫菀>醋紫菀>酒紫菀>蒸紫菀。结论:紫菀经过不同方法炮制所得各种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均较生品低;但以纯紫菀计,紫菀蜜炙后紫菀酮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3.
鹿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鹿角、鹿角胶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方法:长期外源性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给药4周后,取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测定子宫指数、卵巢指数;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全部治疗组大鼠的乳头红肿、乳腺小叶、腺泡、导管增生均较轻;血清中E2、孕酮、睾酮、LH不同程度降低,PRL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鹿角、鹿角胶对大鼠乳腺增生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各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新穿心莲内酯对小鼠RAW264. 7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和BALB/C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炎免疫活性。方法: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AlamarBlue染色法考察新穿心莲内酯对佛波豆蔻酸乙酯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植物凝集素刺激的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新穿心莲内酯在 75 ~150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刺激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在 1. 5~7. 5μmol·L-1浓度范围内可协同刺激剂引起的呼吸爆发。结论:新穿心莲内酯在高浓度时具有抗炎活性,而低浓度时具有免疫刺激活性,提示其可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5.
RP—HPLC法测定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测定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的含量。方法:采用 Polaris 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93: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线性范围为0.0484-2.4200μg(r=0.9999),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6.19%,100.7%,100.6%(n=3);RSD 分别为3.3%,0.63%,1.2%。结论:本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评价不同产地的瓜蒌子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中药枸骨叶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枸骨叶(Ilexcornuta)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寻找可能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I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用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的氯仿部位分得11个脂溶性成分,其中包括7个三萜类成分即羽扇豆醇(1),11-酮基-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Ⅱ),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Ⅲ),3,28-乌索酸二醇(Ⅳ),熊果酸(Ⅴ),30-醛基羽扇豆醇(Ⅵ),30-酮基降羽扇豆醇(Ⅶ);1个链状倍半萜tanacetene(Ⅷ);1个甾醇β-谷甾醇(Ⅸ),2个有机酸类成分即正二十二烷酸(Ⅹ)和正二十六烷(Ⅺ)。结论化合物Ⅳ,Ⅶ,Ⅷ,Ⅹ和Ⅺ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Ⅲ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倍半萜类成分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27.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盐酸去氢骆驼蓬碱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去氢骆驼蓬碱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盐酸去氢骆驼蓬碱与小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和正常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 74.6 ± 9.8 )%、( 69.1 ± 8.7 )%、( 87.1 ± 5.3 )%.结论:盐酸去氢骆驼蓬碱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28.
球花石斛茎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定位与相对定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球花石斛 (Dendrobium thyrsiflorum Rchb. f.)茎中香豆素类(coumarins)成分的分布与相对含量变化,为合理评价及利用药用石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观察二月份采收的球花石斛1-3龄茎的基部、中部和顶部的香豆素类成分。所记录数据经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方差分析(ANOVA),并使用Tukey′s检验作多重比较。结果 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分布在球花石斛茎的维管束部位并以维管束外侧纤维的壁较多。统计分析显示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在不同年龄茎的各个部位之间差异极显著或显著,显著值分别为:基部P=0.004(<0.01);中部P=0.009(<0.01);顶部P=0.036(<0.05)。结论若以利用香豆素类成分为目的,建议二月采收时,宜选择2龄茎。  相似文献   
29.
真菌诱导子对人参毛状根皂苷生物合成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考察真菌诱导子对人参毛状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影响。方法 :提取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lagnarinm、青菜炭疽病菌Phomafiltrat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num、黑曲霉Asperillusniger中的真菌诱导子与人参毛状根共培养 ,应用HPLC及比色法对培养物中总苷及几种单体皂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真菌诱导子不但能影响人参毛状根总苷的合成量 ,也能使某些单体皂苷消失或增加 ,如培养液中黑曲霉多糖诱导子增加到 20mg·L-1浓度时 ,使总苷含量增加到 3.649% ,而单体皂苷中Rg1和Re未检出 ,Rg2 和Rb1的含量则有明显增加 ,并可促进人参毛状根的生长。结论 :真菌诱导子对人参毛状根某些皂苷的合成具有特异性 ,同时也影响人参毛状根的生物量。培养过程中通过外源性诱导子的添加 ,有利于人参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定向积累。  相似文献   
30.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及根茎,为我国传统珍贵中药材,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相比于新鲜三七,蒸制三七对治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表现出更好的疗效。皂苷是三七主要的化学和药效成分,本研究基于表面萃取结合芯片多通道纳喷质谱技术,建立了液滴萃取表面分析-质谱方法 (LESAMS),能够直接、快速地对新鲜与蒸制三七根切片中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中皂苷成分进行鉴别。实验结果表明,新鲜与蒸制三七根中皂苷成分及其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在新鲜三七根切片中,人参皂苷Rg1、Rb1、Re、Rd,三七皂苷R1及其丙二酰类成分较高。而在蒸制三七根切片中,人参皂苷Rg5、Rk1等弱极性成分能被检测到,大极性成分则相对含量较低。本方法具有快速、稳健且灵敏度高的优势,且操作过程无需破碎、萃取、色谱分离等繁琐的步骤,实现了对鲜三七与蒸三七根切片所含化学成分及二者差异的无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