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32篇 |
免费 | 352篇 |
国内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42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379篇 |
内科学 | 695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67篇 |
特种医学 | 8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37篇 |
综合类 | 1206篇 |
预防医学 | 539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399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1033篇 |
肿瘤学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66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240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230篇 |
2010年 | 241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221篇 |
2005年 | 225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远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2,1(1):10-12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30%,不经外科切除,其平均生存时间仅为7个月。大多数患者均缓慢而痛苦地死于盆腔内局部复发病灶。单纯放疗虽然可暂时缓解局部复发的疼痛但缓解期仅数月[1]。局部介入治疗疗效并非满意,月均为非根治性。如何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长期以来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积极的再次手术干预需冒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增加的危险,是否值得已成为目前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42.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3.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改善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2000年收治的34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两组。结果 男性23例(68%),女性11例(32%),平均年龄52.89岁。嗜酒者23例(67.65%),合并胆石症者13例(38.24%),继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者11例(32.35%)。主诉腹痛者28例(82.35%),合并黄疸者17例(50%),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与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在某些临床表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34 病人分别采用9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无围手术期死亡。Puestow手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改善胰外分泌功能,对胰内分泌的影响不大。Puestow手术并行胆肠吻合适于合并胆道狭窄的慢性胰腺炎病人,而仅行胆道引流效果不佳。结论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如合并胰管扩张可行Puestow引流手术,胰头炎性包块病人应行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4.
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31例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多见于酗酒所致的酒精性胰腺炎,腹痛为最突出临床表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较为常见。B超及CT为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对胰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6.8%(30/31)和100%(26/26),患者多同时存在胰腺萎缩及钙化、胰管扩张等。31例患者共接受32例次手术,胰管取石+括约肌成形术2例,胰尾空肠吻合3例,改良Puestow术13例,Whipple手术9例,Frey手术5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复杂,病因以酒精性为主,腹部B超和CT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治疗手段,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45.
足踝外科学是骨外科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我国骨科医师治疗足踝创伤性疾病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而足踝外科在我国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最近几年才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国家医疗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从事足踝外科专业的骨科医师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6.
明胶/聚己内酯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明胶/聚己内酯(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对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16只家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其中8只行同体对照实验,分别以Gt/PCL纳米纤维膜覆盖(Gt/PCL组)、PCL纤维膜覆盖(PCL组);余下8只家兔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对照组),各组创面数均为8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于伤后3、7、10 d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及创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Gt/PCL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2±1.3)d、PCL组(20.3±1.1)d、对照组为(22.0±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PCL组伤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5).与其余2组比较,Gt/PCL组真皮层肉芽组织增生少,上皮细胞移行速度明显增快,胶原排列规则. 结论 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能明显促进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效果比较确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7.
��Ĥ������������Ѫ��Ԥ���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腹膜后间隙容量大,位置深在.诊断明确时肿瘤体积已经很大,常推压组织移位,压迫甚至侵及重要血管;或因瘤体血供丰富,常易发生术中大出血.如何预防和处理大出血是成功切除腹膜后肿瘤的关键[1-3]. 相似文献
48.
肝癌常用介入治疗方法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价四种常用介入方法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及不良作用。方法50只荷瘤兔随机分5组,表柔比星+超液化碘油乳化剂注入组(EPI+LP);无水酒精组(PEI);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射频消融组(RFA);生理盐水治疗组(NS)。术前、术后2周行MRI扫描,比较肿瘤平均增长率;检测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2周后取出肿瘤,比较坏死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除EPI+LP组与TACE组外,各组两两间肿瘤平均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肿瘤平均增长率最小。5组实验兔肿瘤坏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坏死率最大,达(98.43±2.76)%。除NS组外,各组肝肾功能指标术前、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FA组及TACE组变化最明显。病理上,RFA组肿瘤呈重度坏死,有多核巨细胞反应,肉芽肿形成;其他各组呈轻-中度坏死,PEI组出现空泡变性(脂肪变性),部分血管有癌栓;各组胆管未受破坏。结论RFA的疗效最佳,PEI最差,EPI+LP及TACE居中。临床上,应在兼顾肝肾功能情况下,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ھ����������ڿ����ϵĸ�������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经肛门超声内镜检查对内口已经愈合的肛瘘病人内口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常规手术未能发现肛瘘内口的12例病人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经肛门超声内镜检查对内口已经愈合的肛瘘病人内口部位的诊断价值和超声影像学特点,并与其它常规检查方法比较。结果 内镜超声检查在12例病 人均发现已经愈合的内口的准确位置,准确性优于Goodsall规律、肛门直肠肛门指诊、窦道造影或美蓝注射以及窦道探针探查。结论 经肛瘘外口位置注射美蓝,可方便手术医师快速定位内口。经肛门超声内镜检查是定位已经愈合的肛瘘内口的准确、快速、简单、耐受性好的检查手段。在超声内镜发现内口后,经内镜在内口位置注射美蓝,可方便手术医师快速定位内口。 相似文献
5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on low rectal cancer.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between 1994 and 2005 were reviewed. The data of the cases was investigated to defin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on the patients. Results Lateral node metastasis occurred in 33 patients (18.8%), and 51.5% of the metastasis occurred in internal iliac nodes or nodes at middle rectal roots and 39.4% in obturator nodes. Age ≤40 years, infiltrative cancer, T3-4 tumor, upwar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risk factors for lateral node metastasis in low rectal cancer (P < 0.05).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64.1%, and it was 94.1%, 79.1%, 42.1% for patients with TNM stage Ⅰ , Ⅱ , Ⅲ cancer, respectively. Tumor size, depth of infiltration, upward lymph node metastasis, lateral node metastasis wa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prognosis (P < 0.05).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out lateral metastasis was 73.6%, which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lateral metastasis (21.4%, P <0.05). Conclusion Lateral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low 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